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3)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Word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0:45: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政治备课大师 zz.eywedu.net【全免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年是中国农历鸡年。与鸡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又求同存异

解析:选B。“民俗活动”“烙在华夏儿女身上”“中国印”等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入选;A、C、D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017年11月,我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经1 周年,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二十四节气”入遗( )

①见证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先进性 ③能够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④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相融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我国主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排除②;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④不选。中国传统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①正确;传统文化入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能够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③正确。

3.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目主旨。③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

4.每逢农历新年,在不少地方都有舞狮表演,为节日增添热闹色彩。但青少年中会舞狮表演的实属凤毛麟角,不禁让人担心“狮艺”这一国粹会不会慢慢失传。有人认为,可否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既能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又可以更好地传承“狮艺”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政治备课大师 zz.eywedu.net【全免费】

这一国粹。这样建议的合理性是( )

A.对优秀传统文化应继承和发展 B.文化创新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C.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D.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

解析:选A。将“狮艺”带进中学的体育课程当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①②正确。③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 2017年11月8日,第十四届“湖北·台湾周”专场活动——鄂台家庭教育论坛在武汉举行,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①③正确。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7.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

政治备课大师 zz.eywedu.net【全免费】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都认为应该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解析:选C。注意两种观点的共性,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8.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

C.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解析:选C。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C项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应排除。

9.从江苏镇江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年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之所以令人痛心,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历史文物能直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只有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②夸大了历史文物的作用,观点错误。只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④观点错误。①③分别从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角度阐释了毁坏文物令人痛心的原因,符合题意。

10.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传统文化,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更能增强民族认同感 ②与国粹派相比西化派更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③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须与时俱进才能成为社会财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国粹派和西化派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态度上都是错误

“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www.eyw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