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7: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XX 自成为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XX 全力支持配合我市 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措施,强化政府 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转型,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 新工作向前迈进。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 一、强化综治服务的责任,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效能作 用,全面推进平安 XX 建设。 (一)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定期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制度建设 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 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流动人口 的服务管理工作,尤其要不断加强对外来务工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 作。 (二)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 建立情报信息网络。 覆盖与周边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情报信息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 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在调解工作中掌握主动权。 (三)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召开分析会,对重大事项 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基层事务要做到事前把关定向、事中跟踪督 导、事后检查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维 稳工作由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的转变,为维稳工作被动变主动争取时 机。 二、 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机遇与矛盾并存,然后在农 村工作方面, 尽管频频创新突破,收到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 入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 全,农村基层组织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村社会矛盾纠 1 纷突出,法制理念没有树立,弱势群体管理工作不到位;统筹城乡发展 新格局没有完全建立。 我们认识到,社会对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要求已到了新的高度, 这迫切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 能。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成 果。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

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 施的建设,如交通道路、自来水、供电、康体设施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项目。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着重促进学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优化农村地区幼中小衔接和资源配置,规 范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对管理干部、教师的培训。 一是加强村 社区) (二)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 一

是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加强村( 自治组织建设。 加大基层组织设施投入,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者待遇,积极鼓励高校毕业 生、复转军人等社会优秀人才担任基层工作人员。二是建立健全村级民 二是建立健全村级民 二是 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党群民主议事会等 主管理机制。 议事制度。 (三)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一是把培 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一是 努力培育农村社会管理主体 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 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 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投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 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等。二是 二是大力宣传,唤醒 二是 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 设中去。三是 三是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通过广泛的宣传,促使广大 三是 农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参与社会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大培育社会组织的力度,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培育社会组织的力度 , 社会组织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 2 进社会公平、 反映公众诉求、 整合社会力量、 化解社会矛盾等多个方面, 均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 献,因此我镇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团体的发展壮大。 (一)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在基层工作中的影响作用。 充分发挥工、 妇等社会团体在基层工作中的影响作用。 拓展社会组织团体的活动空间,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如:通过工 会,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共青团组织活动,团结广大青年,激发 其贡献投身社会建设;通过妇联活动,发掘种养殖女能手,鼓励农村妇 女自主自强;通过商会,团结本镇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 (二)鼓励社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 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公

益 鼓励社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 。 积累,壮大自身实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从业队伍素质,推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实现专业化和职业 化。 (三)加 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 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 规范社会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不得利用权力强制入会、摊派会 费、搭车收费、指定服务,不得擅自制定应由政府定价的收费项目 和标准,不得违规收费和设立“小金库”,不得乱收滥支、坐收坐支。 四、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形势以及自身工作 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 要求,我镇将人口计生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未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对计划生育工 作亲自抓、负总责,落实“一票否决”权,强调对责任制落实的动态 管理,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改变过去偏重年底考核结果而忽视管 理过程的做法。 ( 一 ) 试点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体系。 XX 成 试点探索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

养老保险体系 。 为我市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体系的试点,镇委镇政府高 度重视。我镇将结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解决农村计划 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险问题,从制度上根本解除农村计生家庭养老的 3 后顾之忧。 发挥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的职能,制定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 二 )发挥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的职能 ,制定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服务机制,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强 服务机制 , 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一是 与村(居)委会、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情况, 定期对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核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 服务管理水平。二是 二是加强与流出地的联系,共同构建以流入地管理 二是 为主的服务与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三是 三是将外 三是 来人口计生服务纳入本地经常性服务之中,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 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咨询、计生用品发放、查环查孕等服务。 完善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 ( 三 )完善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 。为抓 好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层级责任,加 强动态管理,强化责任追究,从过去“以数为本”的工作模式转向“以 人为本”的工作模式。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 四 ) 完善计划

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 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方 式,以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为主体,在城镇,重点做好城 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的发放工作,在农村,继续推行节育奖 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通过由罚款多生向奖励少生优生的转变, 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