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交经贸]全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思考与建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5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交经贸]全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思考与建议

全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调结构、转方式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作为以煤电为主的工业经济型县份而言,推动经济优化升级,主力在工业,关键也在工业。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建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主导战略,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创优发展环境,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县工业经济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95户,从业人员万人,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发电、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化肥生产六大行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包括9户煤炭企业、1户发电企业、1户矿用机械制造企业、1户商品混凝土预拌企业、1户果蔬保鲜企业和1户生物质有机肥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产业开发为主,机械制造、建材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非煤工业同步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1.强化工业运行监测,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XX年,全县生产原煤763万吨,同比增长%,比“十一五”末增长%;发电亿度,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同比下降%,是“十一五”末的倍;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是“十一五”末的倍;工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同比下降%,是“十一五”末的倍;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

2.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国家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工业主导战略,积极引进华能、中水、徐矿、酒钢、悦达等大型企业投资开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了五举、赤城煤矿、崇信电厂铁路集煤站,实施了百贯沟煤矿改扩建、新周煤矿洗煤厂及大柳、新窑、新柏煤矿综合治理和新安、新周、百贯沟等煤矿附属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矿井2对,改扩建矿井5对,累计建成矿井10对,煤炭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原煤产量由2010年的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763万吨,累计生产原煤2944万吨,实现利税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倍和倍。崇信电厂2010年底投入运行,火力发电能力达到72亿度。非煤工业稳步发展,建办新型建材企业3户,引进山东东岳集团,扶持建办鑫盛

新型建材厂,一期项目已建成并即将投产。依托“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品牌,以伊顺祥牛业、东信牧业、方盛蔬菜保鲜库等企业为龙头,推动肉牛深加工,蔬菜保鲜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3.强化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和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发展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果蔬保鲜等产业,持续加大对新周、周寨、聚源等煤炭企业和县汭达制衣公司等重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2年以来,我县新增平凉方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新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天成预拌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东信牧业公司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全县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截止20XX年底,全县中小企业已达到170户(其中工业企业93户),从业人员万人,实现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利税亿元,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主导,以矿山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行业为骨干的中小企业发展新格局。

4.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监管。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依法关闭了高耗能、高污染的水泥厂、中森纸业,依法关闭或技术改造14户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对6户进行了依法关闭,落实了补贴资金,7户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宏鑫砖厂自行淘汰,结束了我县粘土实心砖生产和使用的历史。累计投资亿元,实施了新周、周寨、百贯沟等煤矿节能改造和大柳、新安、净石沟等煤矿井下废水治理项目17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崇信电厂脱硝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大柳、新安、百贯沟等煤矿废水处理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加强重点企业能耗水耗监测分析和统计通报,深入开展了企业电机能效提升改造工作,对全县10户煤电企业场面及井下在用、备用电机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抽样检查电机521台,按照国家淘汰目录及相关要求,分年度下达了淘汰工作任务,督促企业限期进行整改。20XX年,万元GDP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同比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立方米,同比降低%。 5.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万元,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以崇信电厂为代表的电力行业,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和高清视频会议、生产控制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和财务电算化等信息系统。以大柳煤矿为代表的煤炭企业,持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进行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安全避险、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交换机扩容等信息工程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民爆公司实施了炸药库安防系统建设,提高了炸药库安全管理水平,其他企

业正在积极加快信息化改造,全县重点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县移动、电信、联通三大通信公司,持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持续提升。20XX年,全县通信企业基站达到194座,固定电话达到7844户,互联网达到10643户,移动电话达到万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80万元。 6.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的原则,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道路和通讯等配套服务功能,筑巢引凤,提高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重点实施了崇信电厂铁路集煤站及运煤专线、铜城水库、崇信电厂75WKV送输电工程、园区电网升级改造及公路修建、鑫盛新型建材一期等重大项目及河堤治理等工程16项,完成投资亿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路、水、电、通讯设施。建成的铜城水库,总库容380万立方米,每年可直接提供工业用水3500万立方米以上;铜城水库二期工程正在加紧论证之中,按照建设规划,建成后新增供水8000万立方米以上,可为铜城能源化工产业园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2011年成立了正科级建制的铜城工业园区管委会,2013年成立了副县级建制的新窑工业园区管委会,为推进铜城能源化工产业园和新窑煤炭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为更好地发挥工业集中区在产业集聚、对外开放、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创建省级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和“一区两园”的功能定位,聘请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目前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

二、我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规模上,煤电产业一枝独大,产业链条短,除煤电企业外,缺少龙头型、骨干支撑型的大企业;二是在结构上,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重点产业主要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处于技术链、价值链低端;三是在创新能力上,企业研发投入总体偏小,优势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急需突破;四是在社会意识上,全社会包括部分重点企业转型升级的氛围不够浓,大多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创业干事的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我县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如何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准确把握县委“五个转变”的科学判断,充分发挥资源和政策叠加优势,有效解决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