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4 3:2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刘婷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17期

摘 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本文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进行这一结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引言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1]。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同时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性的活动,是以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为价值目标的实践性活动。因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不能只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进行单纯的理论灌输,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截然分开,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认识与实践分离。有鉴于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进行。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近代科学技术进步、机器大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日益高涨的条件下,在批地吸收以往人类哲学思想的合理成分,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和改造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伟大成果。马克思在1845年所写的“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提出了彻底的、辩证的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实践就是由实践主体凭借实践工具作用于实践客体而形成的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但这并不表示主观与客观的分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置身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坚持主客观的统一性。二是能动性,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性,倡导人的主体性,要求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三是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的活动,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毛泽东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科学实践观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增添了新的理论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3] 三、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脱离实践观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活动”。[4]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对现实的人,也是客观存在对人的主观世界与行为的认识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发展与改造的实践活动,一定现实人的主观世界,也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形成并对客观条件产生反作用的存在,改变人的主观世界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并且这种改变最终是为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5]但是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未完全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指导下发展,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现象,这得追溯到中国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下,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理论的灌输,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只注重课堂的教育。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如:“两课”的教育,党课的教育。在课后,也缺乏与课堂相符合的实践教育。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说教式地对受教育者做思想工作或者是灌输思想理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受教育者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甚至会对教育者所灌输的理论产生怀疑。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动性缺乏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的层面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包括不同层面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共同存在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缺乏主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很被动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存在着一些思想或者心理问题的时候,被动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主动性,而不是在受教育者出现问题之前就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愿主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愿主动进行创新,恪守着古板的教育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缺乏尝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

2.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缺乏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不愿主动将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思想观念,即不愿主动进行“内化”。在实现“内化”的条件下,也不愿意将内化的思想观念等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不愿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缺乏自我的约束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时代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时代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所采取的方式、形式、手段等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主动创新性,与时代脱节,与实践脱节。随着网络、微博、手机等的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滞后性的缺点,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的要求,同时受网络等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受到很大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注意“务虚”和“务实”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即精神性的东西,是“虚”的方面。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直接表现为行为和效果,是物质性的东西,是“实”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孤立地进行。“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原则的首要与根本的观点,它的内蕴是指必须通过一定的操作手段、依托力量、客观效果,而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思想转化为实际。马克思主义的“务实”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务虚”为基础和前提的,“务虚”即通过正确认识世界而形成科学的行为导向。[6]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创造性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培养受教育者务实的作风、实践的精神、探索精神而使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