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模式:都市圈扩张冲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2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重庆模式:都市圈扩张冲动

2005年5月9日下午4时30分,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

访。

重庆的城市战略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的城市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赵公卿:从全国来看,从东部开始先发展,到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分阶段分区域的梯形发展模式。东西部的差距可能还会拉大,但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的差距在逐渐减小。从重庆来看,我们的“十五”规划以及在西部开发中的定位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把重庆建设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具体内涵是“三中心、两个枢纽、一基地”。打造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形成交通枢纽和高新产业和制造业基地。整个发展规划是到2020年。 《21世纪》:怎样来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呢?赵公卿:重庆是直辖市,但人口多、幅员面积大,相当于一个省的构架。我们实行分块指导。全国各地的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很大,重庆全辖的生产力水平差异性也很大。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工业带大农业的格局。都市区人均GDP约三千美金,接近东部的平均值。可我们贫困的区县不足600美金。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当前的工作侧重,把全辖分成四个片区:都市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和黔东南地区。我们主要是靠先打造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水利枢纽等,引导生产力递延分布下去。直辖后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中的明显特点集中辐射型经济模式。 举个例子,四川省规模相当的机场就修了几个,分布在几个大中型城市。重庆远郊的区、市、县不会象绵阳那样发展,因为重庆是个直辖市,集中和辐射的力度都很大。集中辐射靠什么?一是靠交通运输,二是靠市场,接着以后要靠要素市场的发育,整个发展战略就是这种构架。

投资拉动与城镇化 《21世纪》:沿着这种路径,战略实施的效果怎样?

赵公卿:开始起步的时候,投资较大,以投资拉动。当时我们投资拉动系数很低,例如1998年,投资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只有0.18个百分点。后来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系数就增大了。电力设施有了、市场化程度加快了,投资肯定逐渐回调。我们用投资拉动经济、调整结构的时期,正好赶上了实施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生态和环保问题,都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2年中央西部大开发西南片区会上,中央领导曾肯定重庆的发展到了一个新起点。这几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

投资引起经济结构变动,变动是否合理,还要看就业率的走势。如果只关心投资,就不叫宏观经济了,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问题。我们目前在实施发展战略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在解决我们发展中的一些困难问题,逐渐在缓解一些矛盾。我关注投资增长和金融存款、居民存款的增长态势和相互关系,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形势趋好,说明投资与发展战略是相吻合的。

《21世纪》:您所说原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拉动0.18%,那么到去年为止这个拉动率有多大?

赵公卿:应该是0.35%。投资拉动效果越来越显著。举个例子,记得1998年重庆的固定电话,百人拥有数量只有6.74。到2000年,当时连达到11的目标也不敢提。到去年底,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54。对农村也好,对商业也好,对服务也好,整个就活起来了。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21世纪》:还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赵公卿:在发展战略中,第二个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成立直辖市的时候,第一产业的比重从小重庆的7%,变成大重庆的24.9%,现在调到去年的16%,包袱很大。重庆这种情况,每年大概调整1-1.5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到一定的时候,二产业也活跃,这种情况下,整个实施的过程中,三农问题仍然是首先要解决的。

我们搞了三个工作,一是百万农业产业化工程,二是100个重点城镇,就是推进小城镇的建设,三是百万的劳务输出。实际上我们输出的劳务量很大,已经达600多万人了。(《21世纪》:是总数还是每年?)。每年。其中到外省去的有400万人,在都市圈和城镇的约200多万人。

这些工作虽然解决了当前的一些矛盾,缓解了农村的一些矛盾,可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还是重庆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战略应该怎么走,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21世纪》:100个城镇在重庆的发展来说,我们仅仅是靠简单的城镇化吗?重庆的城市规模还是比较小,有什么措施真正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

赵公卿:现在的城镇化必须加以产业化。所以城镇化就是一个镇一个特色的产业,我们都在抓一些试点,并不是把农民简单地集中在一起居住,给他市政设施就行了。一产业的转移最重要,一产业向三产业转移,一产业往深加工转移。这个不能仅靠政府。我们整个生产力布局的体系是基于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特点,都市区是一个特大的城市,沿着长江、高速公路、铁路下去,有六个大城市、还有就25个中小城市。

重庆地产模式 《21世纪》:您刚才所说一个特大型城市带动,您指的这个是以都市圈为主?赵公卿:是的。这块有5473平方公里。重庆现在分为一个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和黔东南地区,三个分区,四个抓手。都市经济圈现在包括主城区的九个区,主要的都是最发达的地区,还有商圈。

因为重庆的地理环境,生产力差异和现在的行政体制,重庆市的规划也与众不同:都市区总规加上城镇体系规划才算是一个完成的城市规划。如果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做一个长远规划,那么确定城市规划就很难了。

《21世纪》:重庆的空间发展概念是怎么样的?又如何让房地产健康发展?赵公卿:从城市发展历程来看,城市地产发展的脉络就很清晰。重庆市都市圈,城市每年新增加的面积是20到25平方公里。从1997年直辖以来,政府主要的责任就是修路修桥,建自来水厂和医院,完善各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而一个城市要丰满,主要靠房地产。而房地产的发展要以政府管好规划为前提。重庆市对规划是管得很紧。我们有规划委员会,由市委书记挂帅,还有地方性的规划条例。城市要做很多规划,主要是控制城市扩展中不要失误,要完善城市功能,要明确建设的时序。我个人认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中我们看得最重、做得最多的工作。

《21世纪》:城市在空间上扩展这么快,政府怎样做才能正确做事呢? 赵公卿:首先抓规划,另一个抓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完善,一方面是解决城市交通,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市政设施,包括污水垃圾,供水供气、停车场等,另外还要在整个城市发展中,把握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在重庆市的都市区,每一宗土地,没有控制性详规是不能售卖的,所有的土地在招拍挂的过程中,都是有完善的规划手续。应该说规划是控制城市发展重要的一点。

第二,我们对土地供应不盲目,总量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调控,二级市场通过规范的招拍挂市场体系来运做。每年要对前一年的几个指标进行研究,前一年新增房地产建筑面积多少,竣工多少,销售多少,最后房价总体水平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跟城镇居民的收入

的比例等。如果房价升得过快,就多投放一些土地。重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是靠行政手段的介入,而是调控型的介入,调控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21世纪》:能不能谈一下土地供应数量和机制?赵公卿:比如去年计划总供应量是15000亩。年初在网上就公布了,然后按季度投放出去。根据每个季度价格决定投放力度,如果价格涨势猛,如果判断价格要继续走高,就多投一点。土地一多,楼盘就多,老百姓选择就多,预期也发生改变,就可以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政府对房地产价格,是有调控办法的。如果政府不过分追求土地的增值收益,就不应该会失误。

由于国家调控等原因,重庆市去年实际投放土地1.2万亩。《21世纪》:比计划减少了土地的投放量,与去年重庆房价有没有影响?赵公卿:没有。去年新增的建筑面积是2144万平方米,施工面积的是6160万方。同比分别增长2.2%和16.5%。房屋竣工面积15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

《21世纪》:如何控制金融、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赵公卿:房地产本身投入大,风险也比较高。重庆由于有自己的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90多栋烂尾楼到去年最终处理完。因此我们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来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结构。重庆原来有1600多家房地产企业,通过宏观调控在合并和调整。一个做法是,在“招、拍、挂”的市场上首先要交纳地价50%或30%到50%的保证金。拿到土地之后,15天到30天,要交纳齐土地出让金。第一个门槛就很高。第二个门槛,没有30%的自有资本金,银行不发放贷款。

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第三个我们的关注点是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我们在全国率先要求开发商按套内面积出售。二的严格控制预售和销售条件。三是联网查询。四是每年公开评选诚信企业,不讲诚信的企业就要披露。

市场秩序规范了,政府考虑什么呢?主要着眼于供求的平衡和价格的合理。重庆目前投资性购房适当,大约在8%左右。

《21世纪》:重庆这几年地价的上升幅度有多大?赵公卿:从平均地价来看,不大。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都市经济区供地中4-8级土地占79.5%,土地平均成交单价75万元/亩,同比增长3.1%;渝西经济区供地中,9-14级土地占87.3%,土地平均成交单价31.5万元/亩,同比增长6.9%;三峡库区供地中11-14级土地占95%,土地平均成交单价16.6万元/亩,与上年持平。

我们对土地的把握,有三句话:适度储备、有效整治、合理升值。如果政府去追求利润最大化,地价就会迅速上升。

《21世纪》:你觉得重庆的房地产价格跟我们居民的收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赵公卿:2003年我们房价同比增长4.6%。2004年房价增长13.7%。可是我们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3.9%。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这两年重庆市的地产市场投机性不大,是比较健康的增长。

中金公司最近在全国二十几个城市的调查。人民银行认为中金公司说得比较客观。重庆的相关数据都是正常的。购房的成本比租房要低。而且我们的房地产产品中,大部分都是一般的中档住宅。占到了75%,就是一般住宅占整个住宅比重很大。主导思想是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适度规划好城市的商业设施和功能,没有大量的炒作。基于这样的土地供应和房地产结构,我们的定位是区域性的中心,我们自己辖内的老百姓买,价格是合理的,外来的老百姓来买也是合理的。我们不像上海那样是国际性的中心市场。我们看待房地产的态度是冷静的,我们的定位就是区域性大城市,即使达到1千万人仍然是区域中心,所以房地产市场也必须根据区域中心来定位。

《21世纪》:您觉得今年或者明年重庆地产会怎么走呢?赵公卿:我感觉这次中央提出控制房地产价格以后,比如国8条,现在对房地产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全国的差异性很大,比如上海、杭州这样涨幅很高的地区,我们目前还不算高。按照国家的文件精神,不忽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