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2: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7)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1.简述沟通的概念及分类。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即媒介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2.简述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个体是很难控制它的。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个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人际沟通如果缺乏目光接触,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表情肌,可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生成丰富的表情。比如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的情感。它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 个体可通过面部表情显示情感,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显示对事物

的理解表明自己的判断等。因而,面部表情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分离。此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3.简述人际距离的概念。 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由于人们的关

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 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18英寸) 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 4.简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是: 个体性: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 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5.简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基本人际关系趋向理论 三种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人

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表现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 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包容--支配--情感--群体形成;情感不合--失去控制--不能包容--群

体解体 6.人际吸引的层次有几种?都是什么?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7.竞争的条件是什么?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1)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并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2)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