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论文摘要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58: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初级华语教学

试析电视语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小凤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

摘 要:电视语体是一种屏幕语体,不同于口语语体、书面语体。从对外汉语教

学的角度而言,电视语体具有语言符号视听兼备、语言具有规范性、画面等对语言的理解具有辅助性、多种语言样式互为补充、层级化特征、有自身的语体域等特点。在教学中,根据电视语体在内容、正式程度等方面的规律进行恰当的选择和使用,能有效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视语体;对外汉语教学;屏幕语言;语体阶列;语体域

论“听读说写”四种训练方式 在基础听力课堂上的应用

付春媛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武汉)

摘 要:听力课是语言技能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基础阶段的学生

来说,闯过听力难关涉及到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问题,因而显得尤为迫切。听力课由于设备和材料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似乎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认为其工作也不外乎放录音、对答案、讲答案这三件事,而对于占据主动地位的学生而言,听力课也只是个听题、做题的机械训练过程。久而久之,听力课就变得单调乏味,毫无新意了。

但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听力课绝非单一的听觉识别系统训练,而应该是听觉、视觉、发声系统甚至书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目。在教学过程中,录音材料当然是教学的中心,听觉理解能力也应该是训练的主要目的。围绕这一目标应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加强听力训练效果,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听”为先,重视练习。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听到的内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练习题。因此,“听材料,做练习”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关键和基础。

二、以“读”为主,重复跟读。基础阶段的听力理解练习与日常交际联系紧密,内容也以口语会话为主,句子短小,意义简单明了。重复跟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听内容的理解记忆。

三、以“说”为辅,复述扩展。对于难点和重点,处理重复跟读之外,还应辅以复

46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述和扩展。让学生脱离语音材料,复述听过的内容,教师再将内容加以扩展,学生进行简单会话。

四、“听写”最次,只写基础。听力与汉字的认读书写关系并不是很密切,加之,时间有限,因此听力课上汉字的听写也仅限于与听力材料有关的,基础汉字部分的书写问题,不应占用过多时间。但是,完全不涉及汉字,也会损害教学的完整性。

关键词:基础听力;听读说写

简评《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词汇部分 ——兼谈汉语国际教育词表的制定

翟颖华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武汉)

摘 要:2010年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以下简称《等级划分》)

正式出版,这是面向全球汉语国际教育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与之前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相比,《等级划分》在词表研制上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新进展。 一、语料选取的跟进

筛选《大纲》的主要依据是当时国内影响较大的四个动态性频率统计词典和词表,《等级划分》选用的则是第一手的原始数据,筛选的主要依据是30多亿字次,5种有代表性的当代大型动态语料库。

从语料库的规模上看,《等级划分》选用的语料库远远大于《大纲》;从时间跨度看,《大纲》选用的语料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等级划分》所用的语料在考虑时间均衡性的同时,适当向当代部分倾斜。语料在时间上的跟进满足了第二语言学习现实性的需要。 二、口语语料的关注

传统的词汇统计往往注重语料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平衡,《等级划分》则在平衡语料的基础上适当向口语语料倾斜。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口语语料的倾斜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育对规范口语教学的关注。

其次,从目前的研究水平看来,平衡语料库在语体上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平衡,向口语语料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平衡语料库中原本过多的书面语语料。

最后,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在分布上的差别是语言的客观事实。 三、人工干预的严格控制

以人工干预来辅助频率标准已经成为词表研制的共识。而《等级划分》则明确提出“要专家干预,但是尽量的少一些。”这是因为相对于基于语料库的词频统计,主要依凭直觉的人工干预表现出更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人工干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人工干预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年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次,从语言内部来看,词汇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也会使人工干预受到干扰。包括协同关系、反义词和上下位关系在内的很多类型的联想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四、基本框架的改进

主要表现在最低入门等级的设定和词汇总量的适度提高。基本框架的改进符合词语在语言中的分布规律,使《等级划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满足了国际汉语教学不同层面的需求。

(二)华文师资研究

47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试论汉语教师的大局观

周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

摘 要:汉语教师的大局观,指的是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的宏观眼光。教学活动背后

的语言观、语言习得观和教学理念是语言教学的灵魂。如果我们培养的汉语教师,仅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清楚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要素,并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他充其量只是一位合格的教书匠,还不能算是高明的汉语导师。一个高明的汉语导师应当对汉语教学具有坚定的理念、宏观的眼光、整体的把握和清晰的思路,也就是要具备大局观。本文讨论了大局观的主要方面,诸如:一个人的第二语言是怎样获得的?习得二语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汉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如何看待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关系?汉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看待语言特点和教学法的适应关系?如何针对汉语特点开展教学?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最佳的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是什么?本文认为习得二语最基本最核心的条件只有三个:第一,动机,即掌握该种外语的迫切愿望;第二,环境,指语言学习环境,必须能大量接触和使用该外语;第三,方法,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其中第二条是关键,并就此展开了论述。文章还强调了具有大局观的教师能认识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他选择、使用、创造教学方法的时候,他就能以是否有利于语感的养成作为准绳。他就知道应当贯彻语感教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结合语境学习词汇和语法规则;努力扩大可懂输入;加强背诵;强化语块教学??

文章最后举教学实例例说明大局观如何指引教师进行语音教学、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大局观的形成需要认真观察、思考、研究、体验。大局观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汉语教学的许多方面,我们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方面是把握汉语的特点和树立系统意识。我们特别强调要深入研究字和词的系统关联,把汉字教学和汉语词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还要突破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样或有可能找到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关键词:大局观;语感培养;汉语特点;系统意识

语言、文化与感情:华语教师与“Generation Me”

张玉玲

(政治大学,台湾)

摘 要:L2学习者与母语学习者的最大差别乃是在于L2学习者不再是“天真”

(“innocent” or “na?ve”)的语言学习者。 L2学习者带着他们的母语、各自的文化背景、各式各样的世界观、以及各种不同的期待与动机来到了华语教室里,他们甚至对该怎么学或怎么教华语也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看法与期待。面对这个新世代的学习者,尤其是著名的社会学家Twenge 博士 (2006) 所研究命名为“Generation Me” (“我-世代”) 的新一代常令人难以理解的年轻华语学习者, 身为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该如何因应呢?

过去十年来,笔者身为美国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组织在海外留学项目的在台负责人,同时又有机会指导许多在台湾的新进华语教师,因此有着多重的身份与角度可以观察在海外华

48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语学习中的新一代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其所面临的各式挑战。 在这个谈话中,我将会分享我这几年来的个人观察与许多的小故事或个案研究,探讨华语教学中跟“Generation Me” (“我-世代””) 的一些相关议题,特别是牵涉到语言、文化与情感这几个较少被华语教学界所关心到的部分,同时也希望对新一代的华语教师和学生们提出些建议。

从学生的视角看海外华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唐燕儿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

摘 要: 本文通过对

205名在校的华文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调查,从学生的视角看海外

华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重要性程度。研究揭示了学生对华文教师的素质是全面的素质观,即认为教师需要在多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素养。调查也显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最重要的,其次为道德素养,再次为心理素养。本研究认为,海外华文(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除了全面开展,还应该重点推行。

关键词: 素质;海外华文教师;汉语教师;学生观点

汉语教学教师培养需求分析

——以两岸三地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

李怡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摘 要: 我们将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台湾称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视为汉

语教学师资的重要后备力量,直接面向他们展开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围绕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就业出路等中心问题,考察被培养者对现有培养模式的评价,关注他们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下,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对现有培养模式整体满意,同时希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希望获得规范的实习指导,并对就业出路等问题表示了关切。

关键词:

汉语二语教学;教师培养;需求分析

菲律宾华文师资培训之研究

49

首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 暨南大学 2011年8月15—19日

——以“100年菲华校联暑期师资讲习会”为例

刘静宜

(暨南国际大学,台湾)

摘 要:孔子云:「工欲善其事,预先利其器」。同理,要推广与发扬华文教育,必需先

培育出第一线的优秀华语老师为着手处。

本文研究范围内容,以今年五月台湾至菲律宾举办「100年菲华校联暑期师资讲习会」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方法,以统计法、分析法、对比法、问卷等方法来分析。首先,研究菲律宾华文师资之背景、教材使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困境等,加以考察。其次,分论此次幼教组、小学组、中学组之课堂之教学特色。预期效益,此次华语师资培训能培养研习者,具有华语文教学之趣味活动设计能力,进而以利整体菲律宾华语教学能力之提升。最后,提出此次师资培训之瓶颈与问题解决对策,以俾未来两案华语文师资培训有所借鉴。

关键词: 菲律宾;华文教育;师资培训;教学法

华文师资培养、培训的两个“理念”

段文菡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摘 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在华文师资培养、培训方面存在着理论与

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为了比较清楚和全面的了解差距的具体表现,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法和调查法, 找出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从宏观理念和微观理念两个层面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寻求解决这些差距的对策。

本文在研究了现实中存在的经验取向、教学理论取向、学习理论取向、教育技术取向、文化传播取向五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职业需求,梳理师资培训理念并如何有效指导实践教学的思路,以期从事师资培训的同行认识其重要性,并为他们有效地进行华文师资培养、培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分为五部分:

1.研究概述。阐述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

2.师资培训现状分析。1)国内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水平及由此而涉及的本专业教学设计问题;2)国家汉办教师培训营的建立及由此而涉及的教师岗前培训的问题;3)以本人曾经在台湾工作的经历与目前国内的师资培训的经历做比较研究分析。

3.需求调查分析。本人曾经在国家汉办的培训营做过培训工作,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做过有关培训方面的需求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可以了解被培训者在理论与教学实践方面的需求,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训方案,使师资培训得到质量上的保证。 4.教师行动研究案例。行动研究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具体的教学实施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培训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问题,这是最重要的、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却是最有必要性解决的一个问题。

5.结论:两个“理念”的辩证关系。

东南亚本土化华文师资培养模式探索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