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区间隧道6---傅德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9:41: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图13 7号线铜川路站~中山北路站区间隧道穿越建筑群示意图

盾构施工穿越的土层为:②3-2砂质粉土④淤泥质粘土、⑤1粉质粘土。盾构穿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7所示。

表7 7号线铜川路站~中山北路站区间隧道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层号 ②1 ②3-1 ②3-2 ③ ④ ⑤1 ⑥

土层名称 粉质粘土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淤泥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含水量W(%) 31.4 34.4 32.8 39.3 49.5 36.5 24.7 重度γ(KN/m3) 18.5 18.1 18.3 17.6 16.7 17.8 19.5 孔隙比e 0.89 0.95 0.92 1.11 1.41 1.05 0.71 直剪固快峰值强度 内聚力C(kPa) 16.0 5.0 5.0 11.0 14.0 14.0 43 内摩擦角φ(0) 23.5 29.5 31.0 23.0 11.5 16.0 16.5 压缩 模量 (MPa) 5.92 8.39 13.26 3.76 2.26 3.81 7.02 7.2.1 盾构推进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

2007年11月12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上行线605环~705环之间所穿越的建筑物实际沉降和盾构施工参数如下:

(1)整个穿越过程中土仓压力控制在3bar左右,,在建筑物下方时增加为3.15bar。在推进和停机过程中保持土压基本平衡,避免出现过大的波动;

.

.

(2)盾构掘进速度控制在3cm/min左右,且穿越过程中保持匀速掘进; (3)每环同步注浆量在3.8m3左右,浆夜注入率约200%;

(4)在推进过程中保持盾构机的姿态平稳,严禁姿态起伏过大,尽量避免蛇行超挖。 通过以上措施,盾构较为顺利的穿越本段建筑群,下面结合建筑物监测数据对其分析,图14为穿越施工时建筑物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J258J260J259J2 J261J273J271J263J264J265J252J251J262J254J237J253J240J238605环推进方向 J241J239J3 705环J266J249J248J250J244J1 J242J243J245

图14 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

盾构推进施工引起6层住宅建筑物各测点(位于628环-634环上方)的隆沉变化如图15~图1.7所示。当施工610环时,盾构切口进入建筑物下,测点向上隆起,切口到达测点240和241前后隆起量达+4mm,这是由于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挤压影响造成的。盾尾通过时(630环),测点明显下沉至-1mm,这是由于盾尾同步注浆还不能及时和足量充填盾尾建筑空隙造成的。盾构通过建筑物后(630环-660环)的30环掘进施工时加强了壁后双液注浆,使测点隆沉保持在+1—+2mm。停止壁后注浆后,测点发生微量沉降。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穿越段盾构穿越施工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在允许范围以内,不均匀沉降小于2mm,6层住宅楼未发生沉降裂缝和门窗变形,穿越施工相当成功。

.

.

54竖向位移/mm3210-1600-2237切口环数240241242244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

图15 JZ1建筑物各测点沉降变化趋势

建筑物 4刀盘距建筑物12m3210237-1-2240241242244刀盘在建筑物下方刀盘在建筑物下方刀盘通过建筑物19m 竖向变形量/mm测点编号

图16 盾构推进引起JZ1各测点的差异沉降图

(2)建筑物的长期沉降

图17为盾构穿越施工引起既有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历时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盾构到达前15m至0m,测点呈上隆趋势,切口到达时隆起量达4mm;盾构通过时至盾尾脱出后10天内,因同步注浆和璧后注浆效果明显,测点变化稳定在+3mm—+4mm范围;盾尾脱出后10天—110天的100天内,后续补浆频率减缓,测点缓慢沉降了8mm,沉降速率约为0.08mm/d;盾尾脱出后110天—160天的50天内,后续补浆停止后,测点沉降

.

.

了12mm,沉降速率约为0.24mm/d。说明多次补浆对控制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具有明显效

果。

630m-40-30-20-10010m/-3量形变-6盾构 向竖-9-12-15-18

2030m 4005020406080100二次补浆结束 图17 测点264的长期沉降曲线图

.

t(d) 12014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