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王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1:01: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艺随笔这种文体,并领会其写法

2. 理解文章中“不求甚解”这一理论主张的含义

3. 认识读书的益处,学习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论证过程中选取典型的例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有许多种,正确的方法会使我们获取知识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不求甚解。

二、作者简介

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家。60年代初应《北京晚报》之邀, 举办《燕山夜话》栏目,邓拓为其写文艺评论,后把这些著作整理起来,就成为后来的文艺随笔集《燕山夜话》。

三、文体介绍

文艺随笔是文艺评论的一种,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行文自 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

四、分析课文

1. 文题“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甚,很;解,理解。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分析,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

2. 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引论):第1自然段。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看得绝对化,这种看法

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能“盲目反对”。

第二部分(本论):第2-8自然段。论证“不求甚解”内涵。 第三部分(结论):第9-10自然段。提出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即“书必须常常反

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的结论。

3. 在文章开头,作者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不能盲目反对的又是什么

样的“不求甚解”?

明确:第一个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

第二个是指读书只求抓住精神实质,领会意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多的工夫。 4. 重点阅读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A. 第二部分可以分为几层?分别讲的是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两层。

(2-4)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一戒自负,二戒固执。 (5-8)选取典例来论证“不求甚解”包含的意义;

B.在5-8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强调学习应抱有虚心的态度; 诸葛亮读书的方法;

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语录

正反对比论证:死读与活读、成功的与失败的例子

作用:选取通俗易懂的典型例子,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这样使议论更全面更有力,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 翻译以下句子,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说的不求甚解的内涵。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喜好读书,不求字句上的深入理解;每每遇到真正领会的地方,就高兴得

连饭都忘记吃了。

②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翻译:(徐庶、石光元、孟公威)三人读书注重精细熟练,而诸葛亮读书注重领会

要旨。

③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翻译:读书要平心静气地去读,不懂的地方权且放过去,不必太死板。

五、小结

通过对这篇文艺随笔的学习,我们全面科学地阐释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同学们应当把“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好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引论---(1)不必提倡 不能盲目反对

本论----(2-8)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结论----(9-10)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