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遗嘱中的学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 21:55: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1923年1月23日,列宁在病中口授的《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一文,提出了加强国家机关建设的一些设想。事后,列宁感到言犹未尽,于是又向秘书口授了《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该文载于1923年3月4日的《真理报》第49号上。这一篇长文涉及改组工农检察院、改革国家机关、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世界形势等重要内容。特别是围绕怎样改革国家机关,列宁展开了深刻的论述。列宁将改革国家机关提高到“只有改革国家机关,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高度,给出了改革国家机关应该遵守一条规则即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怎样做到质量高些?列宁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任务。

改革意味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学习,就是要全面掌握新事物,自觉摒弃旧事物。列宁在文中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在非常迅速地跃进,另一方面在实行细小的变革时却又过分地缩手缩脚。例如,苏维埃俄国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上是极端革命的,而在尊敬上司、遵守公文处理形式和礼节上,革命性往往被最腐败的因循守旧的习气取而代之。列宁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英勇非凡的特征,也有害怕极小改变的心理。由于旧东西不会很快被消除得无影无踪,而新东西也不会马上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总有一部分人死死地抱住旧的东西不放,或者充其量对旧的东西作一番改良,所以,真正伟大的革命来得愈猛,这类矛盾存在的时间就会越长久。因此,我们必须记住,为了建立这样的机关,应该花上许多许多年的时间,不断地学习,长时间地学习。

列宁明确指出:“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和全面的三维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更是研究活动;不仅是对正确经验的获取,还是对错误教训的规避。因此,列宁在文章中要求,学习完以后要检查,要仔细深入地去理解已经学过的东西,使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而不能把学问变成僵硬机械的教条。列宁在这里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要仔细深入,要联系实际,要指导实践。他认为,这种要求是向一个决心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应该提出的恰如其分的要求。

面对有些人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是否合适的质疑,列宁在文章中告诉大家,必须到高级劳动组织研究所去学习,并不是指学校式的学习,或者说不仅仅限于学校式的学习,应该把学习和业务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学习”包含着某种半玩笑式的手法、巧计、花招等等。他希望苏维埃国家机关不要像西欧一些国家那样,官气十足,庄严堂皇,对这种意见感到大惊小怪,嗤之以鼻,而要认真讨论一下诸如此类的建议,用巧妙、策略的手段去揭露那些可笑的、有害的、半可笑的、半有害的东西。

列宁的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为什么单讲这篇“政治遗嘱”中的“学习”呢?正如列宁在上面所说的那样“学习要和业务结合起来”。我们阅读和推介经典著作也应该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实践和党的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必须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抓紧形成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列宁在这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上述几条原则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