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超全翟中和)名词解释及课后复习及答案及配套的习题集答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1:44: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折叠的结构。后来在很多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中也都发现有类Ig结构域的存在,这些结构同Ig抗体一起构成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F的大多数成员是整合膜蛋白,存在于淋巴细胞的表面,参与各种免疫活动。它们中的某些整合蛋白参与非钙依赖性的细胞之间的粘着。

23.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 是细胞间的联系结构,是细胞质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在结构上包括膜特化部分、质膜下的胞质部分及质膜外细胞间的部分。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 协同作用的重要基础。

动物细胞有三种类型的连接∶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粘着连接(adhesionjunction)、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每一种连接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封闭(紧密连接)、粘着(斑形成连接)和通讯(间隙连接)。这三种类型的细胞连接中,粘着连接最为复杂,并且易同细胞粘着相混淆。根据粘着连接在连接中所涉及的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的关系又分为四种类型:桥粒、半桥粒、粘着带和粘着斑。

24. 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 又称为不通透连接(impermeable junction),通常位于上皮顶端两相邻细胞间,在紧密连接处的细胞质膜几乎融合并紧紧结合在一起。

从结构上看, 相邻两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靠紧密蛋白颗粒重复形成的一排排的索将两相邻细胞连接起来, 这些蛋白质颗粒的直径只有几个纳米,它们形成连续的纤维,就象是焊接线一样,将相邻细胞间连接起来,并封闭了细胞间的空隙。 25. 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通过跨膜蛋白进行细胞的锚定,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同细胞骨架连接起来的细胞连接方式称为锚定连接。也有人将这种连接称为斑块连接 (plaque-bearing junction),因为这种连接主要是通过细胞质膜内侧的斑块(plaque)进行连接的。

锚定连接是动物各组织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通过粘着蛋白、整联蛋白和细胞骨架体系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将相邻两细胞连接在一起。根据跨膜蛋白是同肌动蛋白纤维相连还是同中间纤维相连,将斑块连接分为粘着连接( 粘着带、粘着斑)和桥粒(桥粒和半桥粒)两大类。 26. adherens junctions, zonula adherens(粘着连接)

在锚定连接中,如果连接作用涉及细胞质中的骨架部分是肌动蛋白,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粘着连接。根据粘着连接涉及的是两个细胞间的连接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又分为两种情况:若涉及相邻两细胞间的连接,则称为粘着带(adhesion belt), 如果是细胞同细胞外基质相连,则称为粘着斑(focal adhesion)。

无论是何种粘着连接,都有三个基本特点:①都是钙依赖性的;②都要通过细胞质斑中的蛋白质介导同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相连;③引起细胞的信号转导。

因此, 粘着连接的两个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膜整合蛋白、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细胞外基质粘连蛋白将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起来;②通过膜整合蛋白与肌动蛋白相连,给细胞传递一种信号,然后通过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将信号放大。

27. adhesion belt (粘着带) 粘着带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 靠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相互作用, 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粘着带处相邻细胞质膜的间隙为20~30nm, 介于紧密连接和桥粒之间, 所以又叫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或带状桥粒。

参与粘着带连接的主要蛋白是钙粘着蛋白(cadherin)和肌动蛋白。钙粘着蛋白属Ca2+依赖性的细胞粘着分子,所以这种连接也是钙依赖性的。在粘着带连接中,钙粘着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同相邻细胞质膜上另一个钙粘着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相互作用形成桥,使相邻细胞互相连接, 但并不融合,保留有20--30nm的细胞间隙,看起来是宽宽的带。钙粘着蛋白的细胞内结构域经细胞质斑(cytoplasmic plaque)中的蛋白介导同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细胞质斑中含有β-连环蛋白(β-catenin)、α-连环蛋白等(α-catenin)等,其中β-连环蛋白直接与钙粘着蛋白的细胞质端相连,然后通过另一个蛋白介导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 粘着带的细胞质斑是一种松散的结构,其位置正好在细胞质膜的细胞质面,细胞质斑起锚定肌动蛋白纤维的作用。另外,推测在细胞质斑中可能还有其他能引起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质,当钙粘着蛋白同肌动蛋白建立联系之后,信号转导蛋白通过某种方式引起细胞内其他一些应答。

28. adhesion plaque,focal adhesion (粘着斑) 粘着斑与粘着带的根本区别是:粘着斑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进行连接,而粘着带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连接。除了这一根本区别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同: ①参与粘着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与粘着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②粘着带连接实际上是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钙粘着蛋白与钙粘着蛋白的连接,而粘着斑连接是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粘连蛋白的连接,因整联蛋白是纤粘连蛋白的受体,所以粘着斑连接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在粘着斑连接中,整联蛋白的细胞质部分同样要由细胞质斑的介导同细胞骨架的肌动蛋白纤维相连。不过细胞质斑中的蛋白成份与粘着带连接有所不同,它含有踝蛋白(talin),这种蛋白在其它的细胞质斑中是不存在的。

29. desmosomes (桥粒) 在斑块连接中,如果细胞是通过中间纤维锚定到细胞骨架上,这种粘着连接方式就称为桥粒。桥粒连接也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涉及的是相邻两细胞间的连接,则称为桥粒 (实际上是完全桥粒);如果是细胞同细胞外基质相连,则称为半桥粒(hemidesmosomes)。

30. desmosome (完全桥粒) 又称为斑点粘着(maculae adherens),是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主要存在于上皮组织,如皮肤和肠组织。桥粒连接的形态象圆盘,直径大约为1μm,桥粒连接能赋予组织机械强度。从形态上看,通过桥粒连接,两细胞间形成钮扣式的结构。桥粒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间的间隙约30nm, 细胞质斑的厚度为15~20nm。

从结构上看,桥粒连接也是通过钙粘着蛋白将两个相邻细胞结合起来。参与桥粒连接的钙粘着蛋白与粘着连接中的钙粘着蛋白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有两种类型的钙粘着蛋白,分别称为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和桥粒芯胶粘蛋白(desmocollin)。桥粒连接的细胞质膜的内表面有一致密的细胞质斑,作为锚定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的位点,锚定是通过细胞质斑中的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介导的, 桥粒斑蛋白也属钙粘着蛋白。网状的中间纤维网络不仅提供了将周围细胞连成一体的结构组成,同时还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

31. hemidesmosomes (半桥粒) 在桥粒连接中如果跨膜糖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同与细胞外基质相连,形态上类似半个桥粒, 这种连接称为半桥粒。与桥粒连接相比有两点不同∶首先是参与连接的跨膜蛋白不是钙粘着蛋白而是整联蛋白;第二是整联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不是与相邻细胞的整联蛋白相连而是同细胞外基质相连。半桥粒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底面,作用是把上皮细胞与其下方的基膜连接在一起。

32. communicating junction (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 位于特化的具有细胞间通讯作用的细胞。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 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或代谢偶联, 以此来传递信息。动物与植物的通讯连接方式是不同的, 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细胞的通讯连接则是胞间连丝。 33. gap junction (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中通过连接子(connexons)进行的细胞间连接。所谓“间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在间隙连接处, 相邻细胞质膜间有2~3nm的间隙;其二是在间隙连接的连接点处,双脂层并不直接相连, 而是由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通道,允许小分子的物质直接通过这种间隙通道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

间隙连接除了连接作用外, 还能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electrical coupling)和代谢偶联(matebolic coupling)。电偶联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谢偶联可使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通过间隙连接形成的水性通道, 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如cAMP和Ca2+等可通过间隙连接从一个细胞进入到相邻细胞, 因此,只要有部分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可使整个细胞群发生反应。

34. connexons(连接子) 是一种跨膜蛋白。每个连接子由4个或6个相同或相似的连接蛋白(connexon)亚基环绕中央形成孔径为1.5~2nm的水性通道;相邻两细胞分别用各自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形成细胞间的通道,允许分子量在1200道尔顿以下的分子通过。不同组织来源的连接子的分子量大小有很大差别,最小的为24,000,最大的可达46,000道尔顿。连接子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所有的连接子结构相同:都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和一个细胞质连接环。

35. plasmodesmata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壁中小的开口,叫胞间连丝。在电子显微镜下见到的胞间连丝似乎是一个狭窄的、直径约30~60nm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穿过相邻的细胞壁。胞间连丝中有连丝微管(desmotubule)通过,它是由两个细胞的光面内质网衍生而来。胞间连丝不仅使相邻细胞的细胞质膜、细胞质、内质网交融在一起, 而且也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传递刺激的重要渠道。 36.anchorage-dependent growth(锚定依赖性生长) 大多数正常细胞必须附着在胞外基质上才能成功生长,即使培养基中含有刺激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如果细胞不能贴壁在胞外基质上也会停止分离直至凋亡,这种现象即为锚定依赖性生长。

第一章:绪论

1.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 1) 任务: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 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 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3. 如何理解E.B.Wilson所说的“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1)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所谓生命实质上即是细胞属性的体现。生物体的一切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分化、代谢和激应等都是细胞这个基本单位的活动体现。

3) 生物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免疫学、胚胎学、组织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从细胞水平上来阐明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现代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交叉汇合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到细胞中去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

5) 鉴于细胞在生命界中所具有的独特属性,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若要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机理,都必须以细胞这个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为研究目标,从细胞中研究各自研究领域中生命现象的机理。 4. 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 2)生物膜与细胞器 3)细胞骨架体系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7)细胞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5.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什么? 研究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1)细胞内的基因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问题

2)基因表达的产物――结构蛋白与核酸、脂质、多糖及其复合物,如何逐级装配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问题

3)基因表达的产物――大量活性因子与信号分子,如何调节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的问题 生命活动研究的重大课题:

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间信号传递;受体与信号跨膜转导;细胞内信号传递 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6. 你认为是谁首先发现了细胞?

1) 荷兰学者A.van Leeuwenhoek,而不是R.Hooke。

2) 1665年,R.Hooke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是由许多微小的空洞组成的,Hooke观察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细胞,而是死去的植物的细胞壁围成的空腔,不过他的发现显示出生物体中存在有更微细的结构,为后来

认识细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4. 细胞学说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 1665年,R.Hooke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是由许多微小的空洞组成的,显示出生物体中存在有更微细的结构,为后来认识细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 Hooke同时代的发现了许多种活细胞。

3) 19世纪上半叶,随着显微镜质量的提高和切片机的发明,对细胞的认识日趋深入。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于是在1838-1839年,M.Schleidon和T.Schwann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

5. 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大体上经历了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细胞生物学的出现;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等各主要的发展阶段。 1) 细胞的发现阶段:

(1) 1604年,荷兰眼睛商Z.Jansen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

(2) 英国物理学家Robert hooke(1635-1703)创造了第一架对科学研究有价值的显微镜。 (3) 荷兰科学家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74年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原生动物。 2) 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学的形成阶段:

(1) 显微镜制作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分辨率提高到1μm以内; (2) 细胞学说创立、原生质理论提出; (3) 研究方向转移到细胞内部结构上来。 3) 细胞生物学的出现: (1)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2) 研究方向转移到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水平; (3) 细胞生物学诞生

4) 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兴起

(1) 电镜标本固定技术的改进;

(2) 人们认识到细胞的各种活动与大分子的结构变化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概要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 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 2、细胞的基本共性是什么?

1)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 2)所有的细胞都有DNA与RNA两种核酸

3) 所有的细胞内都有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 4)所有细胞的增殖都是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3、 为什么说病毒不是细胞?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吗?

1)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

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2) 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的类似物,虽不含核酸,其增殖是由于正常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造成的,这种构象异常的蛋白质分子成了致病因子,这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病毒的复制方式和传染途径,所以蛋白质感染子是病毒的类似物。

4、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1)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2)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3)一个环状双螺旋DNA是遗传信息量的载体

4)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蛋白质 5)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

6)体积仅有细菌的十分之一,能寄生在细胞内繁殖 5、 说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别。 要 点 细胞核 染色体形状 数目 组成 DNA序列 基因表达 细胞分裂 内 膜 细胞骨架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酶的分部 核糖体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 透射电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有何异同? 透射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不同的是: 1) 透射电镜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

2) 光学显微镜用可见光或紫外光作光源,以光学玻璃为透镜。

31432

2. 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根据是什么?为何常用H、C、P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 1) 原理根据:

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出的各种射线具有使照相乳胶中的溴化银晶体还原(感光)的性能。利用放射性物质使照相乳胶膜感光,再经显影以显示该物质自身的存在部位.

31432

2) 用H、C、P标记物做放射自显影原因:

(1) 有机大分子均含有碳、氢原子,DNA和RNA等物质中存在磷元素,

143

(2) 且C和H均为弱β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

4. 何谓免疫荧光技术?可自发荧光的细胞物质是否可在普通显微镜下看到荧光?

1)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免疫学方法(抗体同特定抗原专一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对抗原进行定位测定的技术。它主要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录等过程。

2) 不能。首先,荧光是因一定波长(能量)的光(一般为紫外光)照射到物体后瞬间产生的,作为普通显微镜光源的可见光,其能量不足以使物体产生荧光;其次,所产生荧光的波长要比入射光的要长,即使可以激发出荧光,肉眼也看不到。

5. 超速离心技术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1) 制备和纯化亚细胞成分和大分子,即制备样品;

2) 分析和测定制剂中的大分子的种类和性质如浮力密度和分子量。

原 核 细 胞 无膜包围,称为拟核 环状DNA分子 一个基因连锁群 DNA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 无或很少重复序列 RNA和蛋白质在同一区间合成 二分或出芽 无独立的内膜 无 质 膜 70S(50S+30S) 真 核 细 胞 有双层膜包围 核中的为线性DNA分子;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为环状DNA分子 两个或多个基因连锁群 核DNA同组蛋白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裸露 有重复序列 RNA在核中合成和加工; 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有, 分化成细胞器 普遍存在 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 80S(60S+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