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超全翟中和)名词解释及课后复习及答案及配套的习题集答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20:13: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

9、信号假说:1975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⑴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⑵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 10、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

11、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

12、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13、信号斑:在蛋白质折叠起来时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异的三维排列构成信号斑,构成信号斑的氨基酸残基在线性氨基酸序列中彼此相距较远,它们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二、填空题

1、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 、细胞器驻留蛋白 等。

2、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 N-连接 和 O-连接 ;其中 N-连接 主要在内质网上进行,指的是蛋白质上的 天冬酰胺残基 与 N乙酰葡萄糖胺 直接连接,而 O-连接 则是蛋白质上的 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或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 与 N-乙酰半乳糖胺 直接连接。

3、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 肌质网 。

4、原核细胞中核糖体一般结合在 细胞质膜上 ,而真核细胞中则结合在 粗面内质网上 。 5、真核细胞中, 光面内质网 是合成脂类分子的细胞器。 6、内质网的标志酶是 葡萄糖6-磷酸酶 。

7、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如果存在 信号肽 ,将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如果该蛋白质上还存在 停止转移 序列,则该蛋白被定位到内质网膜上。

8、高尔基体三个功能区分别是 顺面膜囊 、 中间膜囊 和 反面膜囊 。 9、具有将蛋白进行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 高尔基体 。 10、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 高尔基体 。

11、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中,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一般发生在 内质网中 ,而O-连接的糖基化反应则发生在 内质网 和 高尔基体 中。

12、蛋白质的水解加工过程一般发生在 高尔基体 中。 13、从结构上高尔基体主要由 单层扁平囊 组成。

14、植物细胞中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结构是 圆球体 、 中央液泡 和糊粉粒。

15、根据溶酶体所处的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 、 次级溶酶体 和 残余小体(三级溶酶体) 。 16、溶酶体的标志酶是 酸性磷酸酶 。

17、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 溶酶体 。 18、真核细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 溶酶体 中。

19、溶酶体酶在合成中发生特异性的糖基化修饰,即都产生 6-磷酸甘露糖 。 20、电镜下可用于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 尿酸氧化酶常形成晶格状结构 。 21、过氧化物酶体标志酶是 过氧化氢酶 。

22、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又叫 乙醛酸循环体 。

23、信号假说中,要完成含信号肽的蛋白质从细胞质中向内质网的转移需要细胞质中的 信号识别颗粒和内质网膜上的 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停泊蛋白) 的参与协助。

24、在内质网上进行的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 共转移 。而含导肽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的方式称为 后转移 。 三、选择题

1、属于溶酶体病的是( )。

A、台-萨氏病 B、克山病 C、白血病 D、贫血病 2、真核细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 D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3、真核细胞中合成脂类分子的场所主要是( A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4、植物细胞中没有真正的溶酶体,( C )可起溶酶体的作用。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圆球体 D、乙醛酸循环体 5、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大细胞器是( B )。 A、内质网 B、高尔基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5、下列哪组蛋白质的合成开始于胞液中,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 )。 A、膜蛋白、核定位蛋白 B、分泌蛋白、细胞骨架 C、膜蛋白、分泌蛋白 D、核定位蛋白、细胞骨架 6、细胞内钙的储备库是( B )。

A、细胞质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7、矽肺是一种职业病,与溶酶体有关,其发病机制是( C )。 A、溶酶体的酶没有活性 B、溶酶体的数量不够 C、矽粉使溶酶体破坏 D、都不对 8、质子膜存在于( C )。

A、内质网膜上 B、高尔基体膜上 C、溶酶体膜上 D、过氧化物酶体膜上 9、下列蛋白质中,合成前期具有信号肽的是( C )。

A、微管蛋白 B、肌动蛋白 C、停泊蛋白 D、都不对 10、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主要通过( )完成。)

A、跨膜运输 B、门控运输 C、膜泡运输 D、由核膜上的核糖体合成 四、判断题

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 ) 2、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 √ ) 3、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统称为内膜系统。( × ) 4、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其糙面内质网的数量越多。( √ ) 5、氨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 ) 6、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在内质网进行。( × )

7、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

8、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信号识别颗粒。( × ) 五、简答题

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DP)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 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 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 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答:物质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修饰、降解和折叠。

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 答: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 特 征 N-连接 O-连接 合成部位 合成方式

与之结合的氨基酸残基 最终长度

第一个糖残基 糙面内质网 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 天冬酰胺

至少5个糖残基

N-乙酰葡萄糖胺 糙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一个个单糖加上去

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 一般1-4个糖残基,但ABO血型抗原较长 N-乙酰半乳糖胺等 六、论述题

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

答: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重点掌握掌握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与增殖。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二、填空题

1、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 詹姆斯绿B 。

2、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 内膜 、 外膜 、 膜间隙 、 基质 。 3、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外膜是 单胺氧化酶 、膜间隙是 腺

苷酸激酶 、基质是 柠檬酸合成酶 。

4、线粒体中,氧化和磷酸化密切偶联在一起,但却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的,氧化过程主要由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实现,磷酸化主要由 ATP合成酶完成 完成。

5、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 NADH呼吸链 和 FADH2呼吸链 。 6、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克山病 。 7、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 叶绿体 、 有色体 、 白色体 。 8、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 叶绿体膜 、 基质 、 类囊体 。

9、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 原初反应 、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和 碳同化 。 11、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 光反应 和 暗反应 。 12、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和叶绿体 。

13、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 导肽 。

14、叶绿体中每 3 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 2 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

15、氧是在植物细胞中 叶绿体的类囊体部位上所进行的 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选择题

1. 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线粒体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 A )。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酸化酶 C、腺苷酸激酶 D、柠檬合成酶 2.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 B )

A、核 B、线粒体 C、微管 D、内吞小泡 3.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 D )。

A、环状DNA B、自身转录RNA 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D、以上全是。 4.内共生假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为一种( C )。

A、革兰氏阴性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蓝藻 D、内吞小泡 四、判断题

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 × )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 ) 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 ) 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答: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

答: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不同点: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ATP外,还有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ATP. 六、论述题

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答: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主要论据: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⑵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⑶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⑷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⑸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⑹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本章要点:本章要求掌握核孔复合物、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定位信号、端粒等基本概念,核膜、核孔复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染色质、染色体的类型、化学组成、核小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染色质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核型分析及分带的原理、巨大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掌握核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了解核基质的组成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 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 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 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

7、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

8、基因组 :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9、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

10、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11、核基质: 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

12、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13、带型: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

14、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15、端粒: 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 二、填空题

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 核糖体 颗粒,且常常与 粗面内质网 相连通。

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 双向 选择性。

3、 核定位序列(信号) 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

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