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22: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2017·临沂期末)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变化 C.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

[解析] 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值不变,A项和B项均正确;K值只与温度有关,K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应该变为K2原,D项错误。

[答案] D

2.(2017·大连重点中学联考)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经充分反应达

到平衡后,生成的HI(g)占气体体积的50%,该温度下,在另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I(g)发生反应HI(g)的是( )

A.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B.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5

C.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2(g)的平衡浓度为0.25 mol·L-1 D.后一反应达到平衡时,HI(g)的平衡浓度0.5 mol·L-1

[解析] 前一反应达平衡时c(H2)=c(I2)=0.5 mol·L-1,c(HI)=1 mol·L-1,则11

c?H?·c222?I2?c2?HI?12

平衡常数K1===4,而后一反应的平衡常数K2=

c?H2?·c?I2?0.5×0.5c?HI?=

1

=0.5,A项错误,B项正确;设后一反应达平衡时c(H2)=x mol·L-1,则K1

11H(g)+222I2(g),则下列判断正确

11x2·x2

-1-1

平衡时c(I2)=x mol·L,c(HI)=(0.5-2x) mol·L,K2==0.5,解得x=

0.5-2x0.125,故平衡时c(HI)=0.25 mol·L-1,C项错误,D项错误。

[答案] B

3.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反应原理:C(s)+2NO(g)

N2(g)+

CO2(g)。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 mol NO和2.030 mol活性炭(无杂质),平衡时活性炭物质的量是2.000 mol。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9

A.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6 B.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60%

C.3 min末达到平衡,则v(NO)=0.01 mol·L-1·min-1 D.升高温度有利于活性炭处理更多的污染物NO [解析] 利用三段式分析。 C(s)+2NO(g)

N2(g)+CO2(g)

起始物质的量(mol) 2.030 0.100 0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0.030 0.060 0.030 0.030 平衡物质的量(mol) 2.000 0.04 0.030 0.030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c(NO)=0.02 mol·L-1,c(N2)=0.015 mol·L-1,c(CO2)=0.015 mol·L-1。A项,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c?N2?·c?CO2?9

=16,正确;B

c2?NO?

0.06 mol·L-1

项,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100%=60%,正确;C项,3 min

0.100 mol·L-1Δn

末达到平衡,则v(NO)=VΔt=0.01 mol·L-1·min-1,正确;D项,不知道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法确定温度对该反应限度的影响,错误。

[答案] D

4.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X(g)+mY(g)

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解析] A项,由题意可知两种条件下X、Y、Z的初始物质的量不同,而最终平衡状态相同,则两种条件下建立的平衡为温度、容积不变时的等效平衡,故满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计量数之和相等,则1+m=3,m=2,正确;B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正确;C项,X、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故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正确;D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第二次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 mol,则Z的物质的量为4 mol×10%=0.4 mol,Z的浓度为0.4 mol÷2 L=0.2 mol·L-1,错误。

[答案] D

5.(2017·大连双基测试)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恒容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化学平衡:H2NCOONH4(s)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平衡总压强/kPa 平衡气体总 浓度/10mol/L -32NH3(g)+CO2(g)。

15.0 5.7 2.4 20.0 8.3 3.4 25.0 12.0 4.8 30.0 17.1 6.8 35.0 24.0 9.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低温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15℃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2.0

C.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D.恒温条件下,向原平衡体系中再充入2 mol NH3和1 mol CO2,达平衡后CO2浓度不变

[解析] 反应H2NCOONH4(s)

2NH3(g)+CO2(g)的ΔS>0,温度升高平衡

时总浓度增大,说明正方向吸热,即ΔH>0,根据ΔG=ΔH-TΔS可知在高温下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15.0℃时,总浓度为2.4×10-3 mol/L,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故NH3和CO2的浓度分别为1.6×10-3 mol/L、0.8×10

-3

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1.6×10-3)2×0.8×10-3 =2.048×1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