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1:24: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简答题:
1、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2、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六、拓展题: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扬自己的长处,但不能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学为己用,学会取长补短。
? 第16课 陋室铭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
?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
二、文言词语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名】有名,著名。 【灵】灵异。【斯】这。
【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
【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
?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译文: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是从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
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
迁移拓展
? 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 第16课 爱莲说
基础知识
?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文言词语 ?
常规词语
【亵(xia)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蕃(fán)】多。 【独】唯独。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参考译文: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并)不(显得)妖媚。 2.(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
阅读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6
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5.作者把莲和牡丹对比,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6.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 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
迁移拓展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
?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2)词义
?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7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曾:同“层”,重叠。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 缘:因为。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即:到。 落红:花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3.主题解说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诗人,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
《望岳》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通过描绘泰山雄浑景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还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明了有成就大事业的心胸,才能无所畏惧。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游山西村》陆游,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 第24课 河中石兽
?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1)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杮(fai ) 湮(yān) 啮(nia) 溯(sù) 欤(yú) (2)词义
一寺临河干(靠近) 山门圮于河(倒塌)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8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如是再啮(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