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全)部编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及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2:4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但知其一(只) 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 (3)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4)古今异义

物理(古: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一门学科) 盖 (古:发语词;今:遮住或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一词多义

之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之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 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为 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如是再啮(副词,像) 如其言(介词,按照)

? 重点理解的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参考译文:

1.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

3.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越冲越深,直至石头陷进去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

【课文理解】

2.四种寻找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3.中心思想:

?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主观判断。 4.人物性格分析:

寺僧: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9

寻找经过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人物 僧 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寻找的地点 原地水中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失败 果得于数里外 ?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答疑解惑】课文理解问答题:(答案见教参) 5、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6.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 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7、搜集有关勇于实践的名人名言。

?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10

课内文言文复习(二)

孙权劝学

一、基础知识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卿.( ) 邪.( ) 孰.( ) 遂.(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通( ),意思是(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卿.: 当涂..: )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 务:.. ) 孤常..读书(孤.: 常:..

) 见往事耳(见: 往事: 耳: ) 蒙乃.始就学(乃: ) 及.鲁肃过.寻阳(及: 过: ) 卿今者才略..(才略: )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 即更.

刮目相待( 更: )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大兄: 见事: ) (4)古今异义 治经为博士..(古义: 今义: ) 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 但.

当涉猎 (古义: 今义: ) 2 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朝代)( )《 》 编纂的一部( 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

, )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4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5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6 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