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3:1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符 号 符号的定义:人们以某种可感知的形式代表某种特定的事物所构成的结合体。在言语交际学领域,学者们惯常把符号分为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交际符号:口头语言交际符号和书面语言交际符号。非语言交际符号:身势语 / 体距语,接触语,目光语,辅助语,外表语,气味语,用品语等等。 二、代码系统

(一)明指意义和暗涵意义

明指意义是指我们从某一符号那里直接获得的具体的意义,是符号的所指的字面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明指意义类似符号学家称之的符号的明显意义,语言学家常把明指意义和指称意义等同起来。暗涵意义与字面意义相反,它是指字面以外的意义,它可能代表它所存在的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情景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等等。在符号学界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符号的潜伏意义。语言学家常常把暗涵意义看作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 (二)代码系统的概念 交际的目的是相互理解,了解彼此说话的意义或意图,可见意义的获得是交际的最主要的目的。然而发现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对符号的译码,必须依赖一套约定俗成系统。我们需要破译符号或发现符号意义的代码系统,也就是说人们需要一套对符号解释的规范系统, 这就是代码系统。 (三)代码系统的类型 1、社会代码

主要涉及到社会情景因素,包括人际之间的社会关系、性别关系、社会身份、经济地位、教育背景、政治身份、职业情况、以及相应的(交际)行为、礼仪、时尚、等等。社会代码主要规定了人际之间的行为规范。 2、审美代码

主要涉及到如何欣赏和评价艺术和文学作品,当然包括抽象的作品和内涵的意义。 3、逻辑代码

主要涉及如何对待自然,如何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等。这一代码还涉及到谚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

(四)代码系统的不同层系 1、文化背景

(1)文化代码:世界观、价值体系、民族性格。 (2)环境代码:地理、物理、心理环境。 (3)心理代码:感知、认知、思维,态度。 2、社会情景

社会情景代码: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政治、宗教、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角色、角色关系、场合、人际关系。 3、语言/社会/文化规范

(1)语言本体:语言代码和非语言代码:音位、词法、句法、语义。

(2)习俗和语用代码:语用规则、交往规则、语篇规则、话题、语量、毗邻、轮流(发言)、禁忌。

(3)法律代码:法律。

4、文学艺术/审美代码/鉴赏和评价 5、逻辑/情感

(1)逻辑代码:盲文字、象征符号、交通符号。 (2)情感代码:喜、怒、哀、乐。

第五章 跨文化语言对比分析 第一节 汉英句法差异分析 (以“次序象似动因”为例)

时间顺序的观念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之一。在外在物质世界和人类概念世界里,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之间第一性的关系就是在发生的时间或被感知的时间上的前后接续的关系。Jakobson(1965)早就注意到,在一个由S1和S2构成的组合体里,S1和S2之间的次序关系常常对应于它们所描述的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Greenberg(1966)从大量类型学证据出发,更是明确提出,“语言中成分的次序与物理经验的次序或对事物的认识的次序是平行的”。

一、时间顺序原则(PTS)

次序动因在语言里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在相当多的语言里,不含外在标记的并列复合句中的第一个子句往往表示先发生的事件,第二个子句往往表示后发生的事件。

二、时间范围原则(PTSC)

带有“前”后”之类的时间词语的结构是有标记的结构,它们在概念领域的次序可由这些外显时间标记标明,当然可以与自然的时间顺序不一致。戴浩一(1985)提出“时间范围原则(PTSC)”。定义是:“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所表示的概念状态的时间范围之中,那么语序是YX”。这个原则要求汉语里时距小的成分总是排在时距大的成分之后。

三、时空范围原则

其实,PTSC只是汉语里一条更加普遍的原则的一个反映。戴浩一指出,在汉语里,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大范围成分总是先于小范围成分。汉语采用的是认知心理学家称作的“移动自我”的策略,即我们移动自己的身体逐渐接近某个客体。由于客体位于更大的一个客体或若干个一个比一个大的客体之中,我们得先走近那较大的客体,然后接近那较小的,即我们在经历局部之前先经历整体。 第二节 汉英语义差异分析

(以“词汇的文化意蕴”为例)

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及其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把有关词语概括为以下几类。(1)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2)指示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3)各自文化中特有的词汇, 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一、联想意义及其差异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

二、联想意义及其有无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就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这类词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词汇缺项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翻译、阅读中常会碰到这类只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的词。 第六章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1)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群体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说话; (2)说话方式之间的差异很大,而且具有系统性;

(3)说话方式之差异反映了人们在文化价值、至少在价值层次方面的差异;

(4)说话方式、交际风格之差异只能在各自不同的文化及价值体系内得到合理的解释。 一、社会语言差异

(一)社会语言相对论与语用迁移

根据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某一特定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信仰等只能在其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或信仰来描述某一种特定的文化。社会语言相对论就是:社会语言规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某一特定的文化、社会或社团中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只能在其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情况加以理隙,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社会语言或言语使用规则来描绘某种特定的文化中的言语行为。 (二)社会语言差异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对母语规则形成了条件反射,并致使他们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时会无意识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等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造成交际失误。这种语用失误或语用失败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而不考虑这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 二、合作原则的文化对比

Grice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的“合作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指提供所需要的量,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应超出需要的信息量; (2)质的准则(quality):提供真实的信息,不要提供虚假的信息; (3)切题准则(relation):提供与话题相关的信息; (4)方式准则(manner):提供的信息要清晰,明了,简洁。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中西方在合作原则上的文化差异。 三、礼貌原则的文化对比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G.Leech提出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其相关的一系列滩则,然而,事实上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原则或准则,各有各的讲究。

(一)中国社会中“礼”的概念

在传统上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并以群体和他人为主要取向的中国社会,“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礼”和“伦理”密切相关,中华民族重视“伦理”道德,本质上就是对“礼”的重视。西方是平等取向,人际之间的关系基于平行的关系。中国社会中的礼貌原则肯定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西方与中国正相反,由于受平行或平等社会格局的影响,对他们来讲礼貌所强调的不是人际之间的“别”,而是人际间的“平等”、“一致”或“同”。 (二)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 G.Leech列举的礼貌准则:

(1)得体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利益; (2)慷慨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低,加强对别人的赞扬;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别人的贬低,尽量表扬别人;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

(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分歧;增加自己与别人的共识;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自己对别人的厌恶;增加对别人的同情。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中西方在礼貌原则上的文化差异。 四、言语是社会关系的标记

社会语言学家把言语当作社会行为,而且认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尤其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power)和“平等”/“一致性”(solidarity)。言语行为作为社会关系,尤其“权势”和“平等”性关系的标记,是各种不同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然而每一文化或社会都有其独自的方式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有些社会可能侧重“权势”性关系,有些社会可能会侧重于“平等”性关系;而有些社会可能兼而有之。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言语行为理论

(一)什么是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或关于言语社会功能分类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其独特的影响。言语行为是人们通过言语所完成的行为,是交际过程中的最小单位,是更大单位的交际结构的组成部分。根据J.L .Austin和J.Searle的观点,言语行为是建筑社会交往的基石,是日常会话的深层结构。 (二)言语行为与语境

尽管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有杰出的贡献,然而,言语行为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是以语句所能完成的功能或行为为基础对言语行为分类,这就必然把言语交往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以及直接的动态多变的情景等因素排斥在外,而且也未能把交往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的“协同”这一重要过程考虑在内。事实上语句之功能与广泛的文化背景因素和交际情景因素密不可分。 二、言语行为能力 言语行为能力包括:(1)对语言系统及其使用系统的高度意识性;(2)对信息设计的逻辑能力的掌握。不同社会,乃至同一社会的不同群体或言语社团语言使用的社会语言规则存在着差异,各社会或群体在问候,道歉,感谢,祝贺,邀请,恭维等诸多言语行为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可循,即使是相类似的情景,相同的社会功能,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语句可能截然不同,所采用的方略也可能有天壤之别。 第七章 非言语行为及其文化差异 第一节 非言语行为分类及社会功能 一、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一旦这些刺激或者手段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交际。非言语行为可能包括如下类型: (一)身势语行为

身势语(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肌之动作、器官等都可以交流信息、表情达意,而且这些机制往往起到言语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身体即信息”。这一领域包括目光语;触觉行为;气味行为;姿态、方位、姿势;手势语;面部表情;等等。 (二)时空行为

时空行为指交际者在交际中如何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包括:体距行为,时间行为。 (三)辅助语和类语言行为

辅助语包括人类发声器官所发出声音的音量、音调、重音等因素,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强弱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类语言指表达不同意义的诸如叹息、呻吟、咳嗽等等。辅助语和类语言都是有声的非言语性的行为。 (四)外表行为

外表行为包括服饰、容貌、仪表、气味、面具、眼镜等,事实上人们的外表服饰也象其它非言语行为一样表露出人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信仰观念以及职业等等。 二、非言语行为的社会功能

(一)非言语行为是交际的标记 1、非言语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标记 正象言语行为一样,非言语行为也同样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记。它标志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人们在交往中,往往能从人们的表情手势、体态、姿势和眼神等,看出某人的社会地位、性别、出身、教育等情况;身体距离远近最容易看出交际双方的关系的疏密、社会地位的差异;衣着服饰也是人际间社会关系、文化修养、气质、职业或社会地位的标记。

2、非言语行为是会话结构的标记

关于言语是如何组成连贯的语篇的研究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这门学问涉及到会话如何开始、如何结束、人们如何依次发言;也涉及到如何占有发言权、压制别人或不让别人发言、话题转换等。在很大程度上,会话的组织是靠非言语行为完成的,而且作为话语结构标记的非言语行为,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 3、非言语行为是交际内容的标记

我们在交际对常使用非言语行为来标示交际内容,如同意、赞赏、拒绝、欢乐、反感、猥亵、禁忌、个性、胜利、失败、恐惧、羞涩、致意、关系、身份,等等。然而不同文化之间非言语行为的表达意义功能差别很大,有时会有很多变异,而且往往相同的非言语行为表示完全不同的意义。

4、非言语行为是感情流露的标记

东西方非言语行为在表情功能方面的重大差异在于:中国人常常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的流露,他们对真实感情往往是“掩而不露”,即使中国妇女在微笑时,也常常用手把微笑遮起来;而西方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情感外露,喜怒哀乐往往表露无遗。然而,东西方用非言语行为有意无意流露出的情感的差异仅是程度上的差异。 (二)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英国学者Desmond Morris对手势语进行过全球性的考察和研究,他的研究包括手势语的形式、意义、它的特点和功能、它的地方性和共性、它的地理分布和使用边界,以及它的基本类型等等。Desmond Morris关于手势语特点的看法有普遍指导意义,就是说,他所指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非言语行为,我们可以依据他的观点对非言语行为的特点加以概括。

第二节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对比 一、身势语及文化差异

身势语是非言语行为中非常重要的行为,是整个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的基础,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以上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身势语完成的。有些身势语有为是与生俱来的,但多数身势语行为是从环境中习得的,因此它们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文化所独有,这就造成身势语行为因文化而异的现象。 二、手势语及文化差异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态来代替语言交流和表达思想,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它在人际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在交际中,手势语可以起着语言工具所达不到的效果。手势语行为同样因文化而异。 三、目光语及文化差异

目光语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它的表义功能是极为丰富的。目光语中眼与眉的行为最为丰富,中国人所用的许多成语都与眼和眉有关,如扬眉吐气,眉飞色舞,挤眉弄眼,死眉瞪眼,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愁眉苦脸,横眉立目,柳眉倒竖,愁眉锁眼,目瞪口呆,暗送秋波等等。

四、体距语及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