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自考复习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5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论自考复习笔记

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

第一章:先秦

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致上表述于以(\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2、孔子的\诗能够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4、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她的思想体系及她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读者之意)

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作者)

6、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仁政\理论)

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是指作家应该(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

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发愤著书\说)

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卫宏)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王充《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最早提出\文人相亲,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 2、提出\诗赋欲丽\这一观点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3、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典论·论文》 A、《文心雕龙·体性》 B、《文赋》 C、D、《诗品序》

4、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

5、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 6、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文赋》

7、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这里的\会意\是指(具体构思)

8、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1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诗品》)

资料仅供参考

1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

1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致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第四章:隋唐五代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2、提出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3、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诗式》

4、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

5、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

6、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7、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白居易 8、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的唐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9、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10、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第五章:宋金元

1、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2、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古代文论家是宋代欧阳修

3、(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于苏轼的《答谢民师书》

4、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苏轼

5、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指诗应在平淡中隐含丰富的意味和理趣 6、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别是一家\ 7、宋代诗话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严羽《沧浪诗话》 8、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的古代诗论家是宋代严羽 9、提出\诗有别材\、\别趣\说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 10、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严羽

11、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是批评潘岳文格与人格的不统一

12、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八首:\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是说沈宋诗仍袭齐梁诗风,陈子昂改革诗风有巨大功绩

第六章:明代

1、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她主张\情景适会\

2、\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谢榛的《四溟诗话》

3、李贽\童心\说的\童心\就是真心

4、提出\《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李贽 5、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袁宏道

第七章:清代

1、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分别是\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2、\《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她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论作者是金圣叹

3、李渔认为戏曲创作在\立主脑\她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