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言文复习汇编《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梳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9 22:24: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⑦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名词) ⑧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转折)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连词,表转折) 而顷刻两毙(连词,表转折) 3.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 (古义:放下;今义:放松、松懈) 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 (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④盖以诱敌 (古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今义:覆盖,盖子)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能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4.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②狼不敢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③其一犬坐于前(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犬一样) ④一狼洞其中 (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挖洞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隧道里 )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六、重点句子翻译: 1.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译文: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柴草堆里钻过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七、理解性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八、课文内容梳理:

1. 本文写的是一个屠户 遇狼 、惧狼、御狼、毙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和狡诈的本性,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

2. 文中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5.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穿井得一人》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7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溉汲..

gài jí 三、重点字词解释:

1.穿.

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 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 3.及.

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 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问之于.

丁氏(于:向) 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 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 9. 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 10.不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 四、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丁氏(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

者(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④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

使(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2)其

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奈何忧其.坏(代词,它) (3)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②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③国人道.之(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五、重点句子翻译:

8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要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到(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六、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 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杞人忧天》

一、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事,善于修身养性。“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杞人忧天(qǐ) 星宿(xiù ) 中伤(zhòng ) 躇步(chú ) 跐蹈(cǐ dǎo)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崩坠(崩塌,陷落) ..2.身亡所寄(亡:wú无,没有)(寄:依存), .2.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3.若屈伸呼吸(你) .

4. 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5.奈何(为何,为什么) ..6.只使坠(纵使,即使)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