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0:48: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财政部于2006年2月5日制定发布了新版《 企业 会计

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对套期业务的确认、计量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套期保值会计准则采用一步到位的策略,直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规范套期保值的会计核算,也有利于提高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息的可比性。但由于我国 金融 市场的 发展 程度、会计主体质量等方面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在执行中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主要探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 问题 ,并通过 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 一、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方面的衔接问题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出台前,企业对商品期货业务处理遵循的是财政部1997年颁布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2000年颁布的《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代替暂行规定、补充规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对此,企业将面临如何对这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使之前后衔接的问题。

1.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缺乏指导性。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有两种会计处理 方法 ,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第2章第6条规定:企业根据 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

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但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并未规定该采用何种方法来处理这项会计政策变更。企业无法明确,是采用追溯调整法将会计政策变更累计 影响 数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还是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在这一问题上没有给出统一的指导性意见,不利于企业的实务操作。 作文 /zuowen/

2.套期保值的特殊性使追溯调整法的运用存在困难。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前提之一是企业能够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然而套期保值的特殊性使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很难计量。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套期保值业务涉及的合同期限可能较长(如国内上市公司江西铜业在其2005年年报附注中披露的远期采购合同期限通常是10年),导致追溯调整的会计期间过长,使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的 计算 有一定难度,且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数值可能较大将引起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大的波动;二是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由于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市场体系和完善的评估机制,追溯调整时对追溯期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很大难度。 (二)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核算问题

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第1章第3条将现金流量套期定义为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对于符合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企业可以运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其基本思想是将有效套期部分直

接确认为权益,将无效套期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实务操作中,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方法适用条件的认定、现金流量套期的确认、计量等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 作文 /zuowen/

1.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方法适用条件认定存在问题。套期保值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方法。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企业可能利用对条件的认定来实现自己的 经济 利益,从而为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性。

(1)企业对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具有自主性。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之一是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对套期关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正式指定。这项指定涉及主观认定,主要由企业的意见来决定。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有的企业可能对符合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保值不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而其他的企业又按照规定运用套期会计方法。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使企业财务信息横向不可比,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的要求。

(2)企业对套期关系的指定具有选择权。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套期开始时,企业应准备关于套期关系、风险管理目标和套期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在实务中,企业可以有选择地指定套期关系。对于同样的交易,可指定不同的套期关系,从而运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结果。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拥有一项投资,该项投资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企业可以签订利率互换合同进行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