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科版 (15)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1:33: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在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前两课及过去积累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运用从三年级学习科学以来培养起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造“环形山”,自主探究月球上布满环形山这一特殊地貌的形成原因。造“环形山”的真实目的不在于“造山”,实质上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实验模型”,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月球环形山的成因。使学生自主完成“根据人们已知的事实现象提出问题——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掌握的月球知识和有关宇宙空间特别是月球周围空间的状态作出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寻找验证推测的科学研究方法——尝试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推测到的那些力量,看能否造出“环形山”(建立实验模型)”,“分析造出‘环形山’所获得的信息,推想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可能原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科学模型探究、解决问题的严谨、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而就本课而言,学生在发现环形山及它的特点时就已经开始思考,这样形状的月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在此刻学生已经开始对于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想,根据儿童心里发展趋势,在这个时候介入是对于本课教学比较科学的处理。不过早出现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放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所以本课我课题定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教学重点确定在学生充分的分析、推断、交流上,通过多媒体技术不断为学生的推断提供考量的资料,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落实。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定义为: 1.科学概念

(1)知道月球环形山的主要特征——大小不一、深浅不同、近似圆形、层

层叠叠。

(2)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2.探究过程

(1)推测月球环形山的诸多成因。

(2)模拟陨石撞击月面实验,推断环形山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学生推测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成为本课的重点,六年级具备一定的推理、交流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事情的未知性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月球知识和现象,但这些都是间接的。如何检验和解释?这正是学习本课的强大动力。通过调查学生了解的环形山的成因有这几种,陨石撞击、火山喷发、人为原因、自然形成等等。其中前两者成因的信服度往往偏高,因为这些同学往往看过类似的科普书籍,这种强烈的信服会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去考虑其他成因的思考。这点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引导。

交流的时候力求有证据,教师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推断,教师只偏重证据,这也就是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多媒体提供实际资料的重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本课所用到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相机等)、模拟实验、逻辑推理、讨论交流等。通过对于环形山成因的推测形成生生交流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准备: 教师准备:

教具:PPT课件、陨石撞击月面的模拟动画,实物展台,相机。 学具:用以模拟月面的塑料水槽、沙,用以模拟陨石的大小不同的铁球,轻重不同的塑料球,尺子,盘子。

学生准备:

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月球上的“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月球环形山的主要特征——大小不一、深浅不同、近似圆形、层

层叠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