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2 12:2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案

***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手册:

严家騄、余晓福着,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系编,热力实验指导书,2001 参考书: 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王加璇等编着,工程热力学,华北电力大学,1992年。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彭晓峰合编,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1995年。 曾丹苓等编着,工程热力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2002年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美]M.C.波特尔、C.W.萨默顿着郭航、孙嗣莹等译,工程热力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 何雅玲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 概论(2学时)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从人类用能的历史和能量转换装置的实例中认识理解:热能利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乃至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0-1热能及其利用(0.5学时) 0-2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0.5学时) 0-3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0.2学时) 0-4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0.8学时)

3.重点难点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与本课程四大部分(特别是前三大部分)之联系;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热力学各分支;本课程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各自的任务及

联系;有关工程热力学及其应用的网上资源。

5.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视频片段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特别注意:本课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

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用例应尽量采用较新的事实和数据。

7.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工程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方法的比较 作业:(短文,一、二页即可)网络文献综述——能源利用与工程热力学

8.师生互动设计 讲授中提问并启发讨论: ???从本课程教材的四大部分的标题看,对于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猜想”)? ???知道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吗?第三、第零定律呢? ???请举例并比较: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 ???你认为你(本专业的学生)将来会“干什么”? 9.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绪论 0-1热能及其利用 ★视频片段:人类用能历史 能源——为人类生产与日常生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 自然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燃料化学能等 可见:从自然能源中获取能量的主要形式是热能(仅风能、水能、潮汐能是机械能形式—

指流体的动能和位能) 热能利用的两种基本方式: ——直接利用[举例和请学生举例]

——间接利用[举例和请学生举例] 0-2热力学及其发展简史

18世纪中叶,蒸气机出现,开始热→功(机械能)

第一类永动机不成功,总结出LawI; 焦耳实验,有了热—功当量概念,开始形成热

第二类永动机不成功,总结出LawII; 1912年,研究低温现象,LawIII(“0K达不到”);

力学; 研究;

加上Law0(关于热平衡概念,温度概念及温标建立)

四个基本定律,构成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生产发展,热力学形成已一百多年,作为经典热力学,已很成熟。

分支:理论热力学,工程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热力学,非平衡热力学,生物热力学…

甚至用热力学理论于社会学/经济学方面。

0-3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图1

★视频片段:蒸汽发电厂 ★热机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0-4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与物质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热运动的广泛性和特殊性: —热运动无时无处不在,人类利用热能历史悠久(直接,或转换为其它形式)。 —热能为一方,其它所有非热能形式能量为另一方(机、声、光、电、磁等),可相互转换。转换前后数量相等(LawI:能量转换与守恒)。 但机械能等可100%地、无代价地转换为热能,反之则不然(LawII:热过程之方向性)。

[例:汽车排尾气;现代火电厂热效率仅40+%] 二、研究内容 1.热能与其它能量间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主要LawI、II,此乃本课程主要内容。 2.工质的热力性质——能量的利用/转换,需通过工作物质即工质及热力设备来完成。

3.提高热力设备效率的途径——从工程实际应用来说,此为最终目的。

**请学生对照教材的四大部分的标题,体会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前三大部分):①热力学基本定律;②工质热力性质;③(热力设备中的)热力过程及循环;④化学热力学基础。 三、研究方法 可有二种研究方法——微观的和宏观的。 工程热力学用宏观的研究方法。 优点——可靠:以大量观察/实验所得经验定律为依据,故只要推论无误,则结论亦可靠。而经验定律是大量经验(观察/实验)之归纳总结,其可靠性体现在至今未有反例。 缺点——①不能说明其所以然(何以“守恒”?何以有“方向性”?);②应用有局限:上不能推广至茫茫宇宙,下不能深入至物质内部个别分子/原子的表现——看不到,去不了,无经验。

统计热力学则恰可弥补其缺点——可说明“所以然”。但也有缺点:与物质结构模型有关,

而模型是近似的。

[例:判断人的健康:可宏观—体温等;也可微观—化验等]

四、课程与本专业的关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技术,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环境保护、清洁能

源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热力学是本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另二门同类课程:

流体力学、传热学)

五、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

法定计量单位——以SI为基础。

SI与公制/英制间的换算,也需有所了解/应用。 六、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建议在学习中 掌握几个“基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基本应用。 抓好几个环节: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习题/小结。 第一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4学时)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了解热力系的定义;平衡状态的概念、平衡条件; 掌握基本状态参数的定义、计量及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准平衡过程的定义,理解提出准平衡过程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2.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1热力系(0.5学时) 1-2热力系的描述(0.5学时) 1-3基本状态参数(1.5学时) 1-4状态方程,状态参数坐标图(1学时) 1-5热力过程及循环(0.5学时) 3.重点难点

热力系统;状态及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特性;可测的基本参数;热平衡及热力学第零定律;状态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和循环;准平衡过程;状态量和过程量;尺度量和强度量。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概念和认识:各种实际的正/逆热力循环(动力循环、制冷循环)及其作用。 从教材的“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及问题讨论”中选择一题进行讨论和引导。

5.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ppt幻灯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复习《绪论》中关于热力学研究方法的内容,说明热力学状态参数是宏观参数;重

点说明准平衡过程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7.思考题和习题

思考题:教材的课后自检题(选一、二题在课堂上讨论)

习题:教材习题第一章2~6,12,15(可变)

8.师生互动设计

提问并启发讨论:

???观察过某个热力系统的状态变化吗? ???留意过系统状态变化伴随有系统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吗? ???思考过状态变化与能量交换间的联系吗? ???用过压力计、温度计吗?了解温度的概念吗? ???对照热力学Law0,讨论:是否所有事物都有“若A=B且A=C则必有B=C的规律”?[例:

ABC三个班足球或歌咏比赛。引导得出结论:状态量才有此规律] ???请学生举例:尺度量,强度量 ???请学生举例:热力过程、热力循环 ???如爆炸这样的过程,能不能作准平衡过程处理?为什么? 9.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 1-1热力系—热力学分析的对象 ★.ppt图示:热力系统概念 外界(环境)——除热力系以外的外部世界,但一般仅指与热力系有关(有相互作用:W

功/Q热/m质交换)的部份。 界面(边界)——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亦可是假想的。 分析: 1.热力系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状态——热力状态)

怎样描述?如何变?变的规律?

2.热力系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能/质交换)——交换了什么?谁给谁?数量? 3.以上二方面的联系——状态变化乃因与外界有作用,反之与外界作用必导致系统改变状态。则其间关系如何?能否通过了解热力系的状态变化,而得知其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分类:

与外界作用情况:开口系,封闭系

热力系内部情况:平衡/非平衡系,均匀(单相)/非均匀,单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