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说题”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6:31: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生物课堂中“说题”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0

高中生物日常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讲评课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讲就懂,学生一做就错;相同的问题讲了很多次,学生却依然会出错;大量的习题、试卷讲评课下来,学生得到了答案却不知道答案因何而来,面对新考题仍然不知该如何入手……仔细思考以上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传统习题课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和倾听层面,没有实现“走心”的教育。针对以上现状,我尝试将传统的教师试卷讲评调整为学生“说题”教学,本文就“说题”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而“说题”教学正是通过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内部隐含的思维用语言外显化,从而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要想“说题”有效果,必须先做好准备:一是指导学生熟悉“说题”的套路:即“说题”人说什么、怎么说,听题者听什么、怎么听,明确了任务,学生才能分头行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二是选好“说题”的内容和“说题”人,学生不会的题目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选取典型的题目很关键,它可以让学生有话说,并且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说题”者则应该是思维清晰、表达流畅,且能吸取众学生思维精华的人。

一、下面以2015年全国I卷的第29题为例,谈谈自己在生物课堂中开展“说题”教学的实践情况

试题: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1.典型题目选择:本题为2015年全国I卷的第29题,题干涉及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产物等核心知识和重要生理过程,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运用能力。学生有很多话可说,关键是如何灵活调动已有知识合理分析,并组织语言合理表达。 2.?W生的讲解

生:通过审题可以初步判断这题是在考察光照处理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从实验角度来看自变量是光照和黑暗处理交替的时间长短,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相对产物的量。

第二空原因解释,只需要说清楚C组光照时间是D组的一半,但是其光合作用产物却为D组的94%即可。

第二小题第一空就是填写实验的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处理交替的时间长短”,具体就是光照和黑暗处理交替进行的时间变化,第二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 3.老师的点评

二、参与学生“说题”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教师来说,通过听学生的“说”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在解题中的技巧策略。老师作为听者可以洞察学生在学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漏洞,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学生的学习世界,让教师的教学从“老师以为”走向“学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