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5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科教学评估是在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背景下,国家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督促学校办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从机制上促进高校高度重视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从1985年开始以来,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走过了探索与立法阶段、实践与完善阶段和全面开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阶段。

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其内容以及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学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2013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并在2014年全面开展此项工作。笔者以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研究对象,提出新一轮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基本认识 (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定位

审核评估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一种诊断性评估,评估结论为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的描述,围绕审核重点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同时明确学校教学工作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方面。本次审核评估旨在通过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加强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审核评估最大的特点是无统一衡量标准,评估结论不再划分等级,重点关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注重高校教学建设,将评估结果落实到“重在建设”上来。

(二)其他类型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除审核评估外,教育部还策划和组织了水平评估和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目标性评估,是一把量尺,并对高校分等定级,其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水平评估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在概述水平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分类不等、形式主义、指标单一及弄虚作假等问题的基础上,反思了其映射的模式选择不当、推进节奏太快、政府主导过强及各方期望太高等深层次问题。

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一种认证性评估,资格认定,合格即过。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合格评估的对象主要是未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普通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三)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意义

2003―2007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基本已经确定各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资格问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单一、标准一致,并不适合所有的高校,统一方案和指标体系会导致高校建设的趋同,造成办学模式的相似性。一方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注重学校发展的特色与个性化,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的需要以及高校自身的教学条件,审核评估有利于大众化条件下高校多样化办学格局的形成。另一方面,评估结论设置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结论为各审核项目及其要素的审核情况的描述,围绕审核重点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同时明确学校教学工作值得肯定、需要改进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审核评估的落脚点更着重于高校教学的建设方面,注重提出高校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高校的教学建设有着最基本的诊断作用。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整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有待加强

完整的评估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即学校自评阶段、专家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