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6:44: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35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A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特性及表现 自然要素 特性 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②从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③从森林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地理位置 过渡性 向草原过渡;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壤质地 特殊性 土质疏松 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降水 不均匀性 季;②多暴雨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坡、塌陷、泥石流时有发生 2.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下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农业 轮荒制度 →开荒 破坏 破坏植被,使矿工矿业 露天开矿 开挖地表土→弃土 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其他生产活动 建窑洞、修路、建开挖地表土→施工 水利设施 土壤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1)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

(2)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3)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

破坏植被,扰动加剧水土流失 过程 烧荒→耕作→弃荒破坏植被 使原来的林草被结果 加剧水土流失 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条件不够稳定,抵御灾害能力较弱 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微点1 黄土高原≠黄土分布区

黄土高原的范围与黄土分布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分布区中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

微点2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有“穷了山区,害了平原”一说。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本来就不深厚的土壤被冲到山下,使青山变成了秃山、荒山;被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平原地区的河床上沉积下来,使河床增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微点3 图解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微点4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术语 问题 思考方向 自然原因 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蒸发旺盛 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人为原因 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自然原因 湿地萎缩 人为原因 改向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刷力强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满分术语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