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分享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3:59: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形式板书

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东营市胜利物探小学 李涛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原来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达成三维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板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板书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进行思维导向,同时板书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关键与重点,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板书的这些作用与特点与思维导图的特点不谋而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板书将更加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充分发挥板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应遵循:全面性、统一性、针对性和过程性原则。如何才能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呢?课堂板书为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板书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具有可视化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可以记录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可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的方法、解题技巧、学习习惯等属于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的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有效体现一堂课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何借助板书提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呢?我想先分别从三维目标和板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再从中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整合策略:

一、三维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感悟、重知识轻情感、重教法轻学法,重教书轻育人,这就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不能同步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基于此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这就要求我们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们对于新课程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理念理解再到行为模仿的几个阶段,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大家盲目的追随着名师们的脚步艰难前行,途中所欠缺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出于自己的深刻的思考。于是有的课堂教学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外表轻实质等误区,最终导致“课堂热热闹闹,下课全都忘掉”的局面。近几年,大家似乎慢慢意识到了一些什么,开始反思逐渐领悟,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有了更加准确到位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结论,具有单一、封闭、简洁的特点。如果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不让学生充分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那么学生就容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使知道了结论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复杂的的探究过程,让结论的得出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历程基础之上。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感悟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二、板书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板书属于教法范畴。板书提纲其实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在备课时,精心地备好一份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编写特

点”,知识内容的“内在结构”,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预设”来全面考虑。板书提纲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微型教案”,其内容应该包括: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知识形成过程中教师学生总结提升出的方法,知识背后暗含的思想等。另外板书中呈现出来的内容还应该包括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师预设之外的有价值的重要资源。

课堂板书是个复杂、运动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主体 )、教材 (客体 )、媒体 (载体 )、学生 (受体 )四要素起决定作用。教师是板书的设计者、教材是板书的反映对象、媒体是板书的形式、学生是板书的受众,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板书在教学中的效能。板书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思维素材,进行思维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可以获得思维的依据。 2、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关键与重点。教师书写在黑板上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一定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直指知识本质。

3、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建构。脉络清晰、条理清楚的板书,不但可以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理解和掌握。

4、把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内容,直观的、明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于帮助学生理解。

5、板书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程度的模仿性。教师工整、规范的板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格式,是学生作业的样板。

6、板书可以制造教学的停顿,为学生留下思考消化内化的时间。教师何时进行板书也是非常讲究的,虽然在备课时已经做了精心的设计,但在实际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板书的出现必须掌握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把握时机,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一般都是总体设计,分不出现。而且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处和思维的障碍处出现板书,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板书的出现必须符合教材和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做到与教学内容同步,与讲解的语言密切配合。教师通过语言阐明板书的内容,学生则通过板书加深对教师语言的理解。

三、借助板书帮助学生有效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