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开题报告.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0:3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合作 ”、“ 探究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 复述、 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想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1.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多数老师认为,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十分欠缺。 (1)回避训练

“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刻意回避“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课堂上很少进行,甚至不再进行“训练”,认为它是“工具性”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实施至今,仍有许多课,尤其是公开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上比较欠缺,教者大多偏重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而忘“训练”,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做作业还要另外补课。

(2)视讲为天敌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但我们感到不少教师讳

“讲”如深,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他们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课堂中教师经常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却少有学生的诵读,少有学生的练习,少有教师的课文解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浅尝辄止,完全是蜻蜓点水似的停留在表面。

(3)漠视文本的言语形式

- 1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单个字词句的理解,部分段落的背诵,人物形象的分析,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对文本的言语形式教师没有发现和发掘,怎么能把语言的组织规律告诉给学生。

(4)缺少训练点

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题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针对文章的表达来设计,没有尽可能地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会机械的运用语言,在实践中不会运用语言。。

2. 国内有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新理念

2011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方式:必须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 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二、课题的陈述 1. 课题的界定

语言文字运用:涵盖层面较深较广,它是指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语言加工,使之成为交流和交际的工具,它是语言技能形成的呈现,是语文学习的高级体现形式;是对“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过程的呈现和检验,

2. 研究的意义

2011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明确指出,并正面回答了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这也说明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同时2011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前言”以及“课程性质”短短几百字,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语言文字运用”(共6次)。这种反复强调,意味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从而突显了语文教学的本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示范,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依托文本,在语文教学中学习提高,从而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由此可见改革语文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共识。

(1)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 2 -

本研究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师深刻反思传统小学语文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理念,转变思想,树立崭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观念与策略。改变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策略行为,开创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新天地。

(2) 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让学生由不会读到会读;由不会写到会写;由不会说到会说。有助于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3)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提供了可行的实施策略。将有力地推动课程的发展。

3.研究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可供学习,一切研究皆在探索中。本研究将是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形式与内容的珠联璧合。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预计突破 1. 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研究”是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以真正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目标,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1)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兴趣得到提高。

(2) 学生根据习得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对象

选择湘阴县滨湖学校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调查。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是教师解读文本言语形式的实践研究。

二是教师依据文本言语形式设计语言文字运用练习的实践研究。 三是学生习得文本言语形式的途经研究。

四是构建“挖掘言语形式个性、设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展示言语作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4.预计突破

我们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制订了本课题,预计经过两年研究使学生达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有效性;使学生语言表达规范而有条理;解决学生只会学语文,而不会用语文的尴尬境地。

四、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加强培训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研究观,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