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1《陈涉世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2:4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1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过程与方法

熟悉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难点句子。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识记实词,疏通文意

2、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讲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导入。 二、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阳夏人也( ) 皆次当行( ) 为坛而盟( ) 忿恚( ) 以数谏故( ) “陈胜王”( ) 尉果笞广( ) 社稷( ) 间令吴广( ) 適戍渔阳(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苟富贵 法皆斩 或以为亡 置人所罾鱼中 楚人怜之 苦秦久矣 若为佣耕 辍耕之垄上 四、初读课文,疏通课文: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者……也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苟富贵 若为佣耕 太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生生互试译课文第一段。

同桌结成学习小组,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下列句子的含义必须掌握。 3、 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 4、 翻译题中的两句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表现了他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报负。 5、 生生互译课文第二段。

同桌结成学习小组,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下列句子的含义必须掌握。 6、 本文记叙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

1

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 五、合作探究:

1、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

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2、陈胜在起义前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样分析和估计的,请简要述之。

“天下苦秦久已”指出人民与统治阶级矛盾激化之深,显示了起义的正义性、必然性。指出项燕、扶苏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可假借他们的名义,发动起义,就可以一呼百应。这都是起义的有利条件。从中看出陈胜的政治远见。

3、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

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他们的斗争才智。 六、精读品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显示出一个造反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 2、通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3、找出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动词,体会语言简洁、用词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笞”“挺”“夺”“杀”这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 “攻”“收”“下”“徇”“入”“据”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大威力。 4、 理清全文思路,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

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 七、拓展延伸:

1、陈涉从一个佣耕之人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了陈胜的远大志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立志或理想的名言?收集3—5句。你有自己的关于理想的座右铭吗(名言或自创都行)?你打算怎样为实现你的理想做准备? 八、反馈检测: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为天下唱 将军身被坚执锐 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2、古今异义

卒中往往语 (古义: 今义: ) 楚人怜之 (古义: 今义: ) 夜篝火 (古义: 今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今义: )

2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 今义: ) 借第令毋斩 (古义: 今义: ) 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 3. 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 ⑵辍耕之龚上 ⑶若为佣耕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 ⑸念鬼 ⑹夜篝火 ⑺此教我先威众耳 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⑼比至陈 ⑽刑其长吏

参考答案:

1、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指“被流放”)为天下唱(“唱”通“倡”,可译为“倡导”)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可译为“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译 为“已经”)

2、古今异义词5、古今异义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ài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