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连主编《国际经济学》人大版每章复习与思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1:26: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若公式两边相等,则无抛补利率平价成立。S=1.200美元(本币)/欧元(外币),St=1.206美元/欧元。r=3%,r*=2.5%

1?r?1.03(欧元)

S1.206 (1?r*)t?1.025??1.0301S1.200

无抛补利率平价基本成立。 (2)

St=1.206美元(本币)/欧元(外币) 。r=2.5%,r*=2.5%。求S:

S(1?r)?(1?r*)t

S

1.026

(1?0.25)?(1?0.25)S?1.026美元/欧元 S

即期汇率上升,欧元升值,美元贬值。 7.答: (1) *S (1?r)?(1?r)tS S=2美元(本币) /英镑(外币) ,St=1.98美元/英镑。r=5%/6,r*=11%/6。看公式两边是否相等。

5%11%1.98(1?)?1.0083(1?)?1.0081 662 无抛补利率平价基本成立。 (2)

S=2美元(本币) /英镑(外币) ,St=1.98美元/英镑。r=5%/6。r*=8%/6。求S: 5%8%1.98(1?)?(1?)S?1.9898美元/英镑 66S 即期汇率下降,英镑贬值,美元升值。 8.答: (1)

S=0.01美元(本币) /日元(外币) 。r=4%/4。r*=4%/4。求St=? S(1?r)?(1?r*)t S 公式成立时,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相同。

(2)如果投资者预期汇率将为0.0095美元/日元,那么,他们将预期日元会在今后90天中从其初始即期汇率贬值。在其他比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将其投资转向以美元计值的资产。现货市场中增加的日元供给(以及美元需求)使日元的即期汇率下降(美元升值)。在未来90天中的某个时候,如果汇率预期转变为日元将贬值(美元将升值),那么现货市

21

场中的日元便会立即贬值(美元升值)。

9.答: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汇率应当在5年内持续地每年上升2%,在5年之后比目前高出10%。这样便可以与5年间的国内价格水平(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变化相匹配。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成立,因为实际汇率会立即急升至10%以上(而不是逐渐地每年上升约2%)。在中期,实际汇率仍高于购买力平价值,但随着实际汇率的下降和购买力平价汇率的上升,两者会逐渐靠拢。在长期中,购买力平价将成立。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最终应上升10%,实际上它也将上升10%。

10.答:

(1)减少货币供给一般会使该国利率立即上升。此外,货币紧缩可能还会使投资者预期,该国货币汇率值会在未来升高。这是基于这样一种预期,即该国的价格水平将在未来下降。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货币将更加坚挺。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国际投资者将转向投资于该国债券。现货市场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使该国货币的即期汇率上升。由于即期汇率必然会超调,即其调整幅度将超过预期远期现货价格,该国货币会大幅升值。在更高的利率和相继的预期货币贬值的条件下,未抵补利率平价得以重建。

(2)如果其他因素都不变,汇率(外汇的本币价格)会迅速地大幅下降。在此之后,汇率会逐渐上升至其长期水平——在长期内符合购买力平价的水平。

11.答: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成长起来的汇率决定理论,该方法强调金融资产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重要作用,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货币和资产的存量均衡上,其分析更加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由于金融资产交易变化频繁,所以这一方法能比较好地解释汇率的易变性或波动。

它的产生与当时国际经济背景密不可分。首先,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导致国际货币制度由固定汇率制走向浮动汇率制,汇率的易变性成为显著的特点。其次,从6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成为国际经济中较为显著的经济现象。国际资本流动已脱离实物经济和国际贸易而独立运动,并对汇率产生巨大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汇率决定的资产分析法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汇率理论。

资产市场分析法的特征主要有:资本具有充分流动性,不存在资本管制或其他资本跨国流动的限制;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是决定汇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资产市场的均衡状态为资产供给与需求的存量相等,资产的流动只反映了资产市场供求的暂时不平衡;外汇市场是有效的,汇率被视为资产价格,它的波动具有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相同的特征。

12.答:

(1)资产市场分析法视汇率为一种资产价格,把分析的焦点置于资产市场均衡,改变了传统汇率理论把研究重心置于国际收支差额特别是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视角,也使理论研究更加贴近西方经济的现实。

(2)资产市场分析法体现的是一般均衡分析,这克服了传统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3)资产市场分析法第一次正式将存量分析方法引入到汇率决定理论中,同时结合流量分析方法加以分析。

(4)资产市场分析法带有强烈的政策特征,直接为西方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5)资产市场分析法中尽管存在不同分支,但它们在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思想上是一致的。

22

第十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外贸乘数=1/(1-c+m)=2。

2.答:货币分析法是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长期理论,它把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失衡和货币余额的增减密切联系起来,亦即把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否联系起来。将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直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考虑商品或金融市场变化的作用,这是货币分析法与国际收支理论的其他分析法的一个明显区别。

3.答: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是:

Y?A?X?M

在均衡时,收入与吸收之差等于出口与进口之差,即贸易差额。增加出口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贸易差额增加;而增加政府支出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贸易差额减少。用图示表示下图所示。

C?I?G?X

E总支出 45°线 Y?C?I?G?X?M

M

(b)

I

X

Y

O

Y?A

Y?A??G

(X-M)/(S-I)

E1

(a)

E0 X?M??X

Y总收入

Y0 Y1

X?M

O

开放经济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图示

4.答: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是指通过货币或贵金属的流出流入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内在机制。假定条件:固定汇率制度,贸易收支自发调节,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与进、出口密切相关,没有资本流动,贸易收支就是国际收支。

贸易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国商品价格上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收支逆差。

5.答:MS?Md,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资产流出→D+R减少→Ms减少→MS?Md,国际收支平衡。MS?Md,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资产流入→D+R增加

23

→Ms增加→MS?Md,国际收支平衡。

6.答: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F增加→减少D以保持Ms不变→本国商品价格不变→贸易继续顺差→??→D=0,基础货币全部由F组成→银行无法在减少D以抵销F的增加→Ms随国际储备的增加而增加→本国商品价格上涨→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储备F减少→增加D以保持Ms不变→本国商品价格不变→贸易继续逆差→??→F=0,基础货币全部由D组成→银行失去用F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Ms随贸易收支的逆差而减少→本国商品价格下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上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7.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第十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答:不会。美国的经济衰退减少了该国的国民收入,因此美国居民减少了对各种商品,包括进口商品的支出。美国进口的减少便意味着其他国家出口的减少,包括欧洲对美国的出口。欧洲出口的减少使欧洲的生产下降,进而使其实际GDP下降。美国经济的衰退会减慢欧洲实际GDP的增长。

2.答:

(1)这一经济的支出乘数约为1.82(1/(0.15+0.4))。如果实际支出在一开始下降20亿美元,国内产出和收入将下降约36.4亿美元(=1.82×20亿美元)。

(2)如果国内产出和收入下降36.4亿美元,国家进口将减少约14.6亿美元(=36.4亿美元×0.4)。

(3)该国进口的减少将减少其他国家的出口,因此外国产出和收入下降。

(4)外国产出和收入的下降将减少其进口,进而使前一个国家的出口下降。这又进一步加强了前一个国家国内产出及收入的变化(下降)——这是一个外国收入反作用的例子。

3.答: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内部均衡点。

4.答:外部平衡是指一国实现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合理而持久的国际收支总平衡。我们往往假设一国官方结算余额大约为零便是实现了外部平衡,BP曲线显示了使一国官方结算余额为零的全部利率和国内产出的组合。也就是说,BP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符合外部平衡的条件。

5.答:

(1)政府支出的减少特使国内产出下降。因此,IS曲线将向左(或下)移动。 (2)外国对该国出口需求的增加会增加该国的国内产出。因此IS曲线将向右移动。 (3)利率的提高不会使IS曲线发生移动,而是会导致沿IS曲线的移动。 6.答:政府支出的增加同时影响了一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状况。政府支出的增加,扩大了总需求、产出和收入。收入和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国家的进口,致使经常项目余额恶化(变为更小的正值或更大的负值)。产出、收入和支出的增加,扩大了货币需求。如果国家中央银行不允许扩大货币供给扩张,利率便会提高。(类似地,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要求政府更多地借款以弥补赤字,这促使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增加了国家的金融资本流入(减少了流出),进而使资本项目余额得以改善。

24

政策变化对国家官方结算余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两个项目余额变化的程度:如果资本项目的改善更大(正如在短期内经常发生的那样),官方结算余额就会向盈余方向变化;如果经常项目的恶化更大(正如在长期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官方结算余额就会向赤字方向变化。

如果官方结算余额变为盈余,中央银行就必须通过买入外汇和卖出本币而维护固定汇率,当中央银行卖出本币时,如果不对干预进行冲销,本币的供给就会扩大,这进一步加强了由政府支出扩大所导致的扩张效应。

如果官方结算余额变为赤字,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卖出外汇和买入本币方式而维护固定汇率,当中央银行买入本币时,如果不对干预进行冲销,本币的供给便会收缩,这会减弱由政府支出扩大而导致的扩张效应。

7.答:

(1)该国的官方国际储备减少了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外汇资产持有量的减少(假设该国中央银行用于外汇干预的美元不是外借的)。

(2)该国还在外汇干预中买入了本国货币,因此该国货币供给下降。

(3)如果该国中央银行进行冲销,该国的货币供给便不会发生变化(或并不会下降很多)。为了对干预进行冲销,中央银行将买入该国政府债券。当中央银行对债券进行支付时,它便将强力的本国货币重新注入银行系统。如果注入量与外汇干预所减少的货币量相等,经济中的总强力货币量便不会发生变动,一般性的货币供给也就不变。

8.答:

(1)如果该国的资本项目余额永远为零,该国的利率便不会对本国收支余额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BP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国家的收支总余额与其经常项目余额相同。经常项目余额通过进口需求而受到本国国内产出和收入的影响,但它基本上并不直接受到本国利率的影响。

(2)外国对该国出口品需求的增加将使IS曲线右移,即移到图16-7中的IS′。这一冲击增加了对该国产出的需求,因此其国内产出及收入将上升。外国对该国出口品需求的增加也会使BP曲线右移,即移至BP′。在初始的收入及国内产出水平,经常项目余额和总收支余额变为盈余。可以通过增加国内产出和收入而扩大进口,以此在新的曲线BP′处重新使收支总余额为零。如果该冲击不直接改变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LM曲线便不会受到直接影响。

(3)IS曲线的右移导致了新的IS′-LM曲线交点E′,此时国内产出有所增加。国内产出和收入的增加还扩大了本国的进口。让我们考察这样一种“通常”的情况,即由于出口的增长大于初期的进口增长,国家将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及国际收支总盈余。这意味着,原来的LM曲线与新的IS′曲线的交点位于新的BP′曲线的左方。如果该国官方结算余额变为盈余,该国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买入外汇、卖出本币而维护固定汇率。

(4)假设外汇干预不被冲销,这种干预便会增加该国的货币供给。LM曲线将向右(或下)移动。当LM曲线移至LM′后,该国在三线相交的E″点实现了外部平衡。该国的国内产出及收入从Y0增加到Y1。如果该国的初始状况为高失业率,这种变动便是朝内部平衡方向的变动。如果该国起始于内部平衡或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这种变动便导致内部的更加不平衡,因为对该国产品更多的国外及国内支出会使更强劲的需求超过经济供给能力,进而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i

E E′ E″ 25 IS IS′ BP BP′

′L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