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解说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6: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记忆》解说词浅析

纪录片是用摄像机的镜头客观的记录事物的一种影像资料,而单单用摄像机的镜头却又是难以把所有的资料记录下来的,相对于纸质记录方式而言,镜头往往只是从现象上去记叙而无法去使人更深层的理解,而想让人们更深的了解事物的内容和本质解说词应该是最简单而又最直白的方式了。作为纪录片的解说词,它不仅仅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而存在,更是为了使受众更好的理解纪录片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把需要让人理解的方面使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强理解,同时纪录片的解说词也成为提升纪录片观赏性的一种手段。

纪录片《北京记忆》一共十六集,它是把北京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分为十六个时期,每个时期用一个主题表现,所以一共分成了十六集,画面和解说词各自的作用展现的尤为恰当,下面我们就通过《北京记忆》第六集《生活是多么广阔》来谈一谈本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本集讲的是1987年,北京首次接待外国游客突破百万,肯德基、可口可乐等外来食品文化开始慢慢走进北京,走进中国,而原来的冬储大白菜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开始越来越少了,也就是本集的主题《生活是多么广阔》的体现。

本集的开始是一些冬储大白菜的快乐的照片和肯德基开业的照片,随后出现的画面《北京新闻》介绍的冬运大白菜良好的运行,随后解说词开始出现,“从11月1号开始一直到15号是北京市冬储大白菜集中供应的日子,为了保证每人每天一斤菜的计划供应量,从1959年起北京市政府每年都要动员各种资源,进行大白菜销售储存,

这便是冬储大白菜说法的由来。”这段解说词交代了冬储大白菜在当时的时间,画面一直出现的是运输、购买、搬运大白菜的画面,如果没有这段解说词我们难以理解画面的意义,而只能知道人们是在搬运大白菜而已。而随后出现的是一系列作家、学者、舞蹈家、歌唱家的采访,通过他们的采访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年冬储大白菜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紧接着出现了第二段解说词,第二段解说词是通过一个老人在没有太多人冬储大白菜的时候依然有一个老人有着冬储大白菜的习惯。这段画面出现了一位老人和一些大白菜,随后画面转向了计划经济时人们购买、分发大白菜的画面,而解说词清楚的介绍了老人冬储大白菜的习惯和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冬储大白菜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段解说词我们也清楚的了解到了老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到现在养成的好习惯,几十年来很多人习惯改变了而他却一直没变。而其中的一句“老北京人曾经有一个比喻,一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这句夸张的比喻更是充分说明了大白菜当时和现在的重要性,如果只是画面出现的冬储大白菜和炒白菜的画面却难以说明大白菜的重要性。随后画面出现的一个会议室的场景和日历的画面,解说词介绍了 当时他们讨论冬季运输和储存大白菜的会议,如果只是画面我们难以理解会议室和日历连接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画面出现了一些其他菜别的出现,人们也开始买其他的菜,大白菜也慢慢少了起来,解说词也开始介绍从1985年开始北京到蔬菜市场初步放开,各种菜也出现在了菜市场上,这段解说词配上这些画面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时代变化情况。紧

接着突然出现了电视机里播出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费翔演唱歌曲的画面紧接着又转到了肯德基出现在北京前门大街的画面,这种突然的画面跳跃如果没有解说词的解释会让我们看的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这时解说词就非常重要了,1987年因为台湾第一次回家探亲,费翔也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歌曲,在这一年的11月12日肯德基也走进了中国的市场。在北京隆重开业了。随后画面就开始出现了一系列肯德基当时的照片和图片资料,解说词介绍了肯德基当时在中国的地位和发展情况。紧接着出现了一张老版十元纸币的画面,解说词解释了这是前门肯德基店第一个顾客消费的纸币,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这张纸币的重要意义。片中还有一次引述美国的一篇报道“在北京这个亚洲最著名的城市里,政府越来越鼓励经济自由,许多中国人都抓住机遇,努力挣钱,提高生活水平。”引用国外的客观报道,不仅仅是在阐述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的大变革,在本片更隐隐的预示着传统的一些生活习惯,正在被现代快速的生活渐渐取代。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再次出现了大白菜堆积的场景,而这时出现的解说词却是大白菜已经不是当初那么受欢迎而卖不出去的情况了更是大白菜受冷落一年比一年严重了,在影片的最后又出现了许多新鲜蔬菜的画面,解说词也解释道,“90年代以后,普通市民家庭收入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冬季市面上各色蔬菜也多了起来,价格也渐渐平民化,集中上市时期便宜几分钱的冬储菜已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最后,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白菜作为当家菜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一段有趣的记忆,而当年,作为时尚奢侈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