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转化——论文[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50: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后进生转化工作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高荔小学 陈威锦

摘 要: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后进生是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避免不了的角色。而且是老师们必须面对的角色。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和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我们的“照料”他们。本文从后进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生的类型特征,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方法

在老师们的心中“后进生”是这样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错误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儿童”。习惯上后进生也叫差生。在教育词典中,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后进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

[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1986

年我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后进生,意思是差生是可以进步的学生,只不过比其它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但是,无论是称呼差生,还是称呼后进生,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分析,它们都属于普通概念,还

1

不属于科学概念。在我国对差生、后进生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形成具有普

【2】P142

遍指导意义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我国是从1905年“废

科举,兴学校”以后,才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国家,教育发展速度很慢,水平也很低,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很低。解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贵族式教育,那时中国社会动荡,广大劳动人民过着腹不裹饥的贫苦生活,很少有人能把自家的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1949年全国小学生在校率仅为5%,少量的富家子弟有机会占有中国当时的教育资源,可以说他们享受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所以那时候中小学校的差生是很少的。而且差生可以随时淘汰,对品德太差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开除。可见,教师对差生无需下大功夫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学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当时由于教育发展水平低,实行选拔制的入学制度,变相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了筛选,特别到初中阶段,差生占比例是很小的。这就是中小学差生的研究在我国未能引起重视和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差生”、“后进生”的内涵还不具备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特点。国内外教育理论中也常使用“差生”概念,而“后进生”只在国内使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后进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得进行研究的课题。“后进生”问题是什么呢?笔者经过细致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考究,现就后进生的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后进生的分类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进步较慢的学生,常表现以下几类:学习成绩差,学习吃力,理解领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均比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精力不集中,贪玩,会厌学逃课,总之是志不在学习。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就是考不好。不学习,惹事生非,顶撞老师的“品质差”的学生??当然,后进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类型。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学生自身是后进生形成的内因:

2

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素质 。俗话说:“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所以,学生个体总会有不同程度差距。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有个叫彼嘉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说是纯粹的“后进生”,但是在对探索大自然奥秘上确有相当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著名的园艺师,这就证明了学生在对待不同的事物时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3]P61再者,不同的学生性格上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分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冲动,兴奋、暴躁、激动,进攻意识较强,重“哥们义气”,他们往往成为学校、班级的“危险分子”;还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意志薄弱,活泼多动,或者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制约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成为问题学生的助推剂。

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教育与影响是后进生形成的外因

形成后进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多来自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从家庭因素来讲。首先,有些父母的素质水平低,不能正确指导和教育孩子。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其次,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缺乏沟通。对于新事物,父母这一代人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较快,思想新潮,做父母的对孩子了解甚少,因此相互之间沟通困难。再次,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稍作观察,不难发现,有相当多的人为了生计,把孩子留给老人看管,自己外出打工。老人对于孩子一贯溺爱,舍不得打、舍不得骂,疏于管理。有些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也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社会因素。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其负面影响,从而使青少年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其次,对子女的培养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认为这样不划算,不值得,还不如让孩子早点辍学挣钱好,有的家长会把钱花在别的地方,也不愿意花钱供孩子读书,这种现象不少见。再者,市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影视,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青少年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同时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用尽招数,吸引消费,这些也使得青少年徃不良方向发展。

学校因素。首先,学生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后,思想上很需要得到老师的同情和帮助。大多数老师都会产生失望心理,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艰辛劳动,希望获得相应回报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