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上下游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0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尼龙上下游产品报告

一 世界锦纶供需状况

最近几年,世界锦纶工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2000年起生产能力逐年减少,产量停滞不前,装置开工率一度降到80%以下。锦纶在世界化学纤维中所占比例1975年超过24%,1995年则下降到18.5%,2000年为不足14.4%,2006年下滑到11.20%。近几年世界锦纶产量略超过世界合纤产量的十分之一。近几年有下列主要因素影响了锦纶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首先是原料价格的攀升,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带动了上游原料价格的高涨,加之我国对进口己内酰胺的反倾销,使得己内酰胺价格连连上行,导致锦纶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其次,在一些应用领域,锦纶不断被价格更低的涤纶和丙纶所替代,这类应用领域包括了服装市场。还有,在锦纶应用最多的地毯领域,出现了硬质木材和石材铺地材料取代地毯的趋势。

1 生产概况

2006年,世界锦纶产能和产量分别为485.09万吨/年和388.30万吨,产能比上年减少1.15%,产量比上年增加0.83%,在世界合纤(不含聚烯烃纤维)中的比例占11.2%。中国的锦纶产量从2002年起超过台湾省位于世界第三,从2003年起取代德国位居

1

世界第二。2001-2006年世界锦纶纤维产能、产量见表1。

表1 近年世界锦纶产能、产量、开工率

年份 产能 产量 开工率(%)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03-06% 06/05% -1.26 -0.58 -1.15 0.83 528.50 517.30 503.92 510.59 490.71 485.09 378.37 394.10 395.10 397.59 385.10 388.30 71.59 76.18 78.41 77.87 78.48 80.05 (万吨/年,%)

出处:《Fiber Organon》,2003-2006,(6)

2006年,世界锦纶的产量为388.30万吨,主要集中在美、中、台、韩、西欧5个国家和地区,它们的产量占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美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为102.27万吨;中国位居第二为85.22万吨(包括3.66万吨短纤维),台湾为42.33万吨,西欧为47.12万吨,韩国为15.54万吨,日本为12.30万吨。与上年相比,中国和台湾省继续增长,中国大幅增长18.30%,台湾省增长了0.86%,美国减少了5.49%,韩国减少了10.69%,日本减少了0.65%,西欧减少了1.59%,从而使得整个世界范围内锦纶产量增加了0.83%。由此可以看出,在世界锦纶工业发展缓慢的背景之下,美国和中国仍是支撑该行业的两个亮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锦纶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情况见表2。

表2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锦纶产量

2

(万吨)

年份 品种 中国 日本 韩国 台湾 美国 西欧 世界计 2001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39.83 16.25 24.30 41.82 74.47 45.60 335.85 2.22 0.81 0.53 0.12 27.49 10.43 42.52 42.05 17.06 24.83 41.94 101.96 56.03 378.37 46.35 12.59 24.98 45.52 80.37 46.30 349.03 2.72 0.64 0.54 0.08 30.89 9.44 45.07 49.07 13.23 25.52 45.60 111.26 55.74 394.10 55.11 12.07 23.83 46.42 79.92 44.69 350.15 3.07 0.61 0.32 0.08 31.62 8.22 44.95 58.18 12.68 24.15 46.50 111.54 52.91 395.10 58.75 12.07 21.41 45.67 83.25 43.86 353.64 2.87 0.62 0.32 0.08 30.84 8.55 43.95 61.62 12.69 21.73 45.75 114.09 52.41 397.59 68.96 11.79 17.40 41.86 81.09 39.56 345.24 3.08 0.59 0.00 0.11 27.12 8.32 39.86 72.04 12.38 17.40 41.97 108.21 47.88 385.10 81.56 11.75 15.54 42.13 78.89 39.35 352.24 3.66 0.55 0.00 0.20 23.38 7.77 36.06 85.22 12.30 15.54 42.33 102.27 47.12 388.30 0.83 2002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2003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2004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2005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2006 长丝 短纤维 小计 2006/2005(%) 18.30 -0.65 -10.69 0.86 -5.49 -1.59 出处:《Fiber Organon》,2003-2006,(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