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同步测试(5)熟语练习 -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越少。

4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B.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义重嘛! ....

C.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D.为本刊撰稿,一定要针对具体而微的问题,能有亲身体会更好,切忌空泛冗长。 ....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5)—熟语练习

1.A(①“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③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来往不断)

2.C(“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烟消云散”比喻事物全部消失) 3.C

4.A(“感同身受”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忘掉了;“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等量齐观”指同等地衡量、看待,多用于物)。

5.A(“含英咀华”比喻琢磨、领会诗文的精华;“济济一堂”比喻人才聚集;“堑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自己的才华或本领,多指青少年;“无独有偶”指的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成对儿,多含贬义)。

6.A,“殚精竭虑”是用尽精力和心思(B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C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D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要费力了)

7.D(A形容赶时髦的人连续不断,应改为“趋之若鹜”;B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C指不懂一词的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8.C(A指不能当作典范和法则;B形容建筑物多;D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妥善安置)

9.B(①强调的是病菌虽小,危害严重,用“微乎其微”形容病菌小;②指那些没有护堤知识的人认识不到堤上细小裂缝意味着什么,认为是“微不足道”;③语气是这点小事还值得提它吗,用“不足挂齿”;④写对困难和危险的蔑视态度,用“不在话下”)

10.B(A指声音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或比喻高超的言论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B指篇幅长,规模大的著作;C大体上还令人满意;D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含贬义)

11.D(“登堂入室”比喻人学问和技艺深得师传,造诣精深;“祸起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甚嚣尘上”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12.A,比喻一直有很深厚的感情(B指决定胜负;C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或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D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情况,无法预知,多指不好的情况)

13.D(形容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一举一动会影响全局,应改为“无足轻重”) 14.B(A一般作谦词;C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D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15.C(“威武不屈”指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形容坚贞不屈)

16.C(A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B后面不能带宾语;D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7.B(A比喻众多的学子;B不能使大家信服;C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贬义;D指家家户户从巷子里跑出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18.C(A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不合语境;B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此句的主体是“大石”,用在此处不当;D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与前面提到的无法取舍不同)

19.B,比喻把智慧灌输给别人,使其彻底醒悟,也比喻感觉清爽、舒适(A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此处使用不当;C形容恳切的教导,褒义,感情色彩不当;D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参差不齐”).

20.D(A项应为“无拘无束”;B“付之一笑”是一笑了之,表示不介意,不计较,应为“笑一笑”;C应为“人心所向”) 21.C(A“音容笑貌”常用作怀念之词;B“冠冕堂皇”是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真;D是指情绪激动昂扬而非“大方不吝惜”之意)

22.D,比喻文思敏捷(B.不看那一方的情面,也应看这一方的情面,指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答应要求或给予宽恕;C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23.C(A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文艺作品;B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D形容说话风趣生动,使人愉悦发笑)

24.B(A比喻做事各有各的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B比喻道行修到极高的境界,还要更进一步,现指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多用于人的思想行为;C形容听了很多次,还不如见一次,表示耳闻不如眼见可靠;D比喻某些旧势力或旧事物虽然衰亡或消失,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25.A,比喻本想掩盖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B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密切的人推向对立面;C比喻心里非常想做,可力量不够;D比喻意志坚定的人、正确的事物,经得起任何考验)

26.B(A“重足而立”指后脚紧挨前脚站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侧目而视”表示非常愤怒;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D“反其道而行之”指采取与对方相反的办法去做)

27.B(A表示礼物虽轻,但人的心意很重;B比喻办小事用不着花大力气;C比喻本想掩盖真相反而暴露了真相;D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28.B(A指大家一起来攻击反对他)

29.A,指文章写得好,别人提不出一点意见,不能加一句话(B指没有堵塞,就没流动,没有停止,就没有行进,比喻不能破除旧的、错误的,就不建立新的、正确的;)

30.D(C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D比喻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人自我安慰的话) 31.A,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做(B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成为好人;D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32.C(A比喻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时间长了才可以看出人心的好坏;C比喻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就挺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

33.A(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34.C(B比喻不敢跨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C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D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5.C(A指事情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出走;C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36.A(“虎视眈眈”,贬义,可改为“目不转睛”;“身无长物”指多余的东西,句中误用作“没有长处”;D“防患未然”应改为“防不胜防”).

37.C(A多指因执着追求而不考虑过多;B.指事情极易办成;D比喻经过的时间很长) 38.D(A贬义;B使用对象不当;C比喻隐居生活,使用场合不当)

39.A,“开门揖盗”指打开大门迎接强盗进来,比喻引入坏人,招来祸患;(B“漫不经心”突出“随随便便”,“漠不关心”突出“冷冷淡淡”,应改为“漠不关心”;C“耳濡目染”强调长期受影响,本句说的是那天,也无受影的意思,应改为“耳闻目睹”;D“浮光掠影”表示印象不深,本句却说“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应改为“走马观花”)

40.D(A形容气势奔放雄壮豪迈,也形容书法笔势活泼有劲,使用对象不当;B.比喻人不由自主,只是随波流,使用对象不当;C比喻人具有美玉般的品德,褒义)

41.A,“梁上君子”指窃贼、小偷,用于此与语境不合;(B“良莠不齐”比喻品质坏的和好的人杂乱;D“无胫而行”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便迅速传播)

42.D(A不用来用“成绩”的定语;B形容地位低微,说话不起作用,不合语境;C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43.B(A“事倍功半”不符合语义,在此应用“事半功倍”;“不易之论”谓不可改变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C“见仁见智”指很多人的很多观点,各有各的看法;“过眼云烟”比喻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在此用“烟消云散”更为恰当)

44.C(A“迅雷不及掩耳”比喻来势迅猛,防备不及,不合句意;B“蔚然成风”形容茂盛,盛大;D“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

45.A(B“敝帚自珍”说的是对自己的东西珍惜;C“感到爱莫能助”的“感到”赘余;D.“具体而微”

的“具体”不是与“抽象”相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