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12:0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作者:杨晓松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8期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大建筑物、构筑物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承载能力要求。对于高大建筑物、构筑物一般的天然基础或复合地基已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所以桩基础的应用不断增加。在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一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仔细研读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施工设备是否完备(如钻具、钻头、护筒、锥尖角度、保径圈等),施工场地是否平坦并具有满足施工荷载的强度;

3、检查钢筋、焊条等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复试报告;商品混凝土要查混凝土配合比及其质量保证资料;自拌混凝土要检查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的产品合格证、复试报告及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等;

4、检查桩孔定位放线及标高、桩数;

5、钻机定位要精确,钻具要垂直,机架要平稳。

6、护筒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线与核心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保证护筒垂直,护筒底口埋进原土深度不应小于0.2m,并且周边要回填夯实。

7、对泥浆质量要求 仅规定比重和粘度两项,常用正循环成孔,泥浆比重:注入口≤1.15,排出口≤1.30;泥浆粘度:注入口18″—22″,排出口20″—26″。

8、对钢筋笼质量要求 所用的各种钢筋规格要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整体长度允许偏差±100mm,直径允许偏差±10mm,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20mm。为保证保护层厚度,每节钢筋笼保护层垫块不应少于2组(每组不得少于3块),且应匀称地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对成孔质量要求包括孔径垂直度、孔深及桩位偏移等(参照设计要求的相应桩基工程规范);

10、对清孔、沉渣要求清孔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成孔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在下钢筋笼和灌注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泥浆比重应降至≤1.15(正循环),孔底允许沉淤厚度承重桩为≤15cm,支护桩为≤30cm;

11、对混凝土质量要求配制的水下混凝土要求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5-25%(强度等级低的取大值,强度等级高的取小值),常用强度等级则可按提高一档等级使用。现场混凝土坍落度180±20mm,每根桩应做3次以上,并抽取试块一组(3块)。

二、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灌注桩施工连续性非常强,要处理好夜间施工泥浆外运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事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同时要做好与外界的协调,化解周边矛盾,以保证桩基工程的顺利进行。

2、按照“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规定,用作桩基的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试桩,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桩的施工。

3、灌注桩从成孔到灌注成桩的大部分施工是下道工序覆盖上道工序,而且是在无法肉眼观察的孔内。因此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严控各道工序,及时进行中间质量报验和隐蔽工程验收。

4、多台钻机联合施工时,为避免相互干扰和制约,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成孔施工应根据安全距离不宜少于4d、且大于3m或最小时间间间隔不应小于36小时,从成孔到混凝土灌注泡孔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以及混凝土灌注能力、工序时段等因素合理调度开钻成孔的位置和时间,防止塌孔、穿孔、混凝土扰动等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成孔过程遇到较厚的粉砂层(或砂层)等不利地质条件不利的情况,应采取护壁措施,加大泥浆比重,增加水面高度。情况严重的可采取加陶土粉配化学浆糊、水泥粉和油漆纤维等措施,更严重者也可采取分段捂浆(水泥和黄土浆)或粘土挤压法护壁。钻进速度相应适中。同时应减少下笼时间(节数不宜多,焊接速度加快),下钢筋笼期间仍要不断注入护壁泥浆,使孔内盛满(施工过程的泥浆循环处理应及时并随时外运)。

6、钢筋笼焊接须采用5字开头焊条(受力筋为高炭钢),主筋与加强箍的焊接形式为左、上、右三点对称焊。吊环卡应自内向外掏(加强箍在内), 以防吊笼时脱节,造成掉笼散架的安全质量事故。

7、灌注桩施工前,导管运作闭水试验(同时检查管箍、螺纹)防止进气混凝土离析堵管引发断桩;另外应核算初灌量,检查料斗体积是否与其相符。

8、第二次清孔结束后,须在30分钟内进行混凝土灌注,否则应重新测定孔底沉淤厚度,如超标要重新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9、安装导管时导管下口距孔底300-500㎜,初灌量应保证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埋入深度不少于800-1300㎜。

10、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得小于2m,埋入最佳深度一般在3--6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只允许徐徐上升,而不能下压,每次折导管不得超过3m,下料口应设在料斗上方2.5m处为宜,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11、混凝土浇注要连续,浇注时间应小于混凝土的初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地质条件差的要适当加快混凝土浇注速度,防止浇注时塌孔,堵管断桩或钢筋笼上浮等事故发生。

12、混凝土实际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500-800㎜(高出部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与孔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致),且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破除。

13、混凝土浇注中如意外原因将导管拔离混凝土面发生断桩,应马上采取二次压浆插入法,并在其0.5--1 m范围内加大混凝土标号慢速浇注,除去浮碴(桩基础检测时应检验该桩)。

四、桩基础的检测

桩基础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必须对桩基基础工程进行检测,该检测应由具有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后出具检测报告。一般用动测法,检测数量由设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