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中餐菜单的翻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50: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和中餐菜单的翻译

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烹饪方式、菜式命名上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 餐菜单的翻译原则,提出了中餐菜单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菜单;翻译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国人 的方方面面都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见面打招呼“吃饭了吗?”,赞美好的作品为“脍炙人口 ”,吃的心满意足为“吃香喝辣”,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够发达,烹饪 没有中国讲究,但是他们的用餐礼仪和用餐器具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 差异以及探究这些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中餐菜单的英 译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 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烹饪方式以

1

中国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在中国的烹调 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极致,想尽一切办法,使尽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 ,弄出特色来,这点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 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事物的。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 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中营养是带有普遍性 的。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肴原料的形和色等方面的搭配 ,但是在滋味上各种原料都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注重营养的 2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 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 行事。再者,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此外,在原料 的粗加工上也是有区别的,中餐加工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片、卷、条、段、丁、末、 汁等,而西餐的原料处理完,一般只有片、块、丁等几

3

中国的很多菜名中往往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 ,注重表情、联想能力,少量大众菜肴以原料命名;而西菜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料,虽然 少了艺术性,但是多了实用性。如“佛跳墙”则是根据民间传说,这道菜的香味引得寺庙里 的和尚们纷纷跳出墙来等。西餐中的菜名要简单得多,往往一目了然。以“肯德基”餐厅为 例,光从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而店中的食品如炸鸡腿、香辣鸡翅、汉堡包,以及 新推出的墨西哥鸡肉卷和海鲜汤等,几乎都是以原料加上烹饪方式或者地名来命名的。

菜肴名称首先表现为信息功能,这是传递原料、配料、烹调方法等信息的过程。菜单作 为餐厅商品广告之一,具有吸引顾客、推销产品的目的。中国菜肴的命名多富于艺术性,为 了提升菜肴的品位和档次,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牵涉到人名、地名、动物名称以及自然 景色等。基于此,菜名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西方人理解并 接受中国菜名, 1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