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6:4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动物疫病: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未广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为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菌瘿:由细菌及其他真菌寄生所引起的植物体部分异常发达而形成的畸形器官或异常组织,是菌瘤的一种。

产地检疫:是动植物及产品在国内进行调运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内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预检:产品出入境前,由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或生产地进行的检验、检测,以防止管制性动物疫病或植物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或扩散的一项措施。

隔离检疫:在由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有关检疫物实施检疫的过程。

动物检疫(目的,实施者,怎么实施,特性):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

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

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 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

动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制性、技术性、预防性、国际性。

动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疫处理,出证放行。 检疫许可的作用:(1) 避免盲目输入,减少经济损失; (2) 提出检疫要求,加强预防传入; (3) 依据贸易合同,进行合理索赔。

检疫申报的基本手续:报检员首先填写报检单,然后将报检单、检疫证书、产地证书、贸易合同、信用证、发票等单证一并交检疫机关。 某些检疫物需要提前进行检疫申报,例如种用大动物及其精液、胚胎需提前30d报检;小动物等需提前15d报检;植物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需提前7d报检。 现场检疫主要针对:运输及装载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 动物性样品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内容:确定动物性样品是否感染以及感染何种检疫性动物疫病。主要方法:病原检验、血清学检验和病理学检验等。

除害处理技术:①熏蒸处理,②辐照处理,③高温处理和低温处理。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区别:(1) 主管部门不同, (2) 针对的原产地不同,(3) 针对的疫情不同。 产地检疫与预检的作用:1、便于发现疫情,结果更为准确 2、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3、保护货主利益,避免更大损失 4、加强部门合作,增进检疫交流

隔离检疫的作用:(1)必要性:① 动物疫病或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期和免疫应答反应期,②动物在运输途中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性,③ 某些植物有害生物到达一新地后存在新猖獗现象,以及生理小种和毒系的分化现象。

(2)重要性:①解决现场检疫的后续检疫问题,②避免或减少检疫中的漏检问题,③进一步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度,④有效地控制管制性有害生物的输入或输出。

动物检疫的对象: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

全国动物检疫对象的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

全国动物检疫对象(境内):分三类,共157种。其中一类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

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

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产地检疫出证条件:①被检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② 动物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猪、牛、羊必须具备

规定的免疫标志;③动物临床健康检查合格;④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 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要求:①在运输途中,不准宰杀、出售病死畜禽。

②不准沿途抛弃病死畜禽及其腐败变质产品、粪便、垫草和污物。

③途中病死畜及其粪便、垫草、污物必须在指定站或到达站卸下,并在当地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由畜(货)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④不准在疫区装添草料、饮水和有关物资

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剖检方式进行感观检查是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实验室检验。 宰后检验基本程序:1、视检:直接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脂肪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等是否

正常。

2、剖检:观察肉尸、内脏的深处和隐蔽部分的组织变化,同时要检查淋巴结、肌肉、脂肪和脏器等。

3、触检:判定器官、组织的弹性和软硬度。 4、嗅检:

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淋巴结是机体外周免疫器官和防御机构,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受病原微

生物侵害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并发生相应的各种反应,呈现不同的淋巴结病理变化, 所以,检验淋巴结可以较准确、迅速地反映屠体的病理状况,在宰后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原则为:收集淋巴液范围广泛,具有一定区域的代表性、位置浅表、易于查找和剖

检的淋巴结。 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没有可供检验的较大淋巴结,所以禽的宰后检验不剖检淋巴结。

宰后检验程序包括: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复验、盖章与出证。 高致病性禽流感(AI):一类动物疫病

(一) 宰前检疫: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病例可不见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鸡流泪,眼结膜炎,颜

面浮肿,冠和肉髯肿胀、发绀、出血、坏死,跗关节肿胀,脚鳞变紫为特征。 (二) 宰后检验:特征性病变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粘膜出

血。 (三) 卫生处理 (1) 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

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迅速扑灭疫病。 (3)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4)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撤销和疫区封锁的解除,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评估后,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口蹄疫(FMD):偶蹄兽,一类动物疫病

(一)宰前特征: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二)卫生处理(同AI) 1、宰前确诊是口蹄疫时:上报疫情 划定 采集 封锁病畜及同群牲

畜 被病畜污染的场所、用具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健康易感动物

2、宰后确诊为口蹄疫时:患畜整个胴体、内脏及其他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牛海绵状脑病(BSE):疯牛病

(一) 检疫要点:临床表现不安、恐惧、肌肉抽搐、震颤和痉挛,对触摸、声音光的刺激,出

现紧张、惊恐、颤抖反应。病牛后肢运动失调,无力,站立不稳或后躯卧地不起。

(二) 卫生处理:防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在牛饲料中禁用以反刍动物屠宰废料制成的蛋白质

和肉骨粉,扑杀、焚烧BSE患牛。

炭疽:卫生处理:1、发现可疑炭疽时,可通过细菌学检查(应迅速采取病料,涂片镜检)、炭疽沉淀反应

等方法迅速确诊。

2、宰前检疫在畜群中发现炭疽病畜或疑似炭疽病畜时,应立即封锁现场,上报疫情,病畜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销毁。同群畜全部测体温,体温正常者进行急宰处理

结核病:牛结核=珍珠病

(一) 病理特征: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

(二) 卫生处理:1、发现疑似结核病病畜后,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移动。当地动物防疫监

督机构要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工作,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确诊牛结核病患畜后,必须按下列要求处理: 扑杀病牛和阳性牛。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隔离、封锁。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全部牛进行紧急监测。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解除封锁。

布氏杆菌病:

(一) 特征:流产、不育和睾丸炎、关节炎。

(二) 卫生处理:确认为布鲁氏菌病的病畜或整个胴体及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同群的胴

体和内脏高温处理。

寄生虫病卫生处理:

(一) 猪囊尾蚴(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化制处理,②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 (二) 旋毛虫(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化制处理,②皮张不受限制出厂(场)。 (三) 弓形虫(二类):①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高温处理后出厂(场),②皮张不受限制

出厂(场)。

(四) 棘球蚴病(地方病):①患棘球蚴病的器官,整个化制或销毁,②在肌肉组织中发现有

棘球蚴时,患部销毁。

(五) 肝片吸虫病(三类):将受损害的脏器化制,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场(厂)。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病原真菌

1. 寄主:主要为小麦,也侵染大麦、黑麦等18个属的多种植物。

2. 为害:可造成农作物矮化、分蘖增多等病症,发病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0%,几乎颗粒无收,

损失在70%以上。

3. 传播途径:主要随土壤传播,带菌的种子、粮食也能进行远距离传播。带菌种子是下一年的

重要侵染源。进口带菌小麦,是小麦矮腥病菌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 4. 特点:分蘖增多(多1倍以上),病株明显矮化,病穗鱼腥臭味,外观比健穗肥大,菌瘿黑褐色,

病粒接近球形,坚硬、内部充满黑粉(病原菌的冬孢子)。 5. 检验方法:查看菌瘿,洗涤检查

梨火疫病菌:检疫性病原细菌 欧洲梨树上的毁灭性病害,属危险性病害,为我国重要的检疫对象。

症状特征:花、果实和叶片变成黑褐色枯萎,但仍挂在树上不落,犹如火烧过一样。

番茄环斑病毒(ToRSV):检疫性病原病毒 寄主范围广泛

.症状特点:(1) 葡萄 植株矮化、衰退、叶小而卷、有黄色环斑,剥开外皮木质部有凹陷点和条。

坐果率低,果粒大小不一。

(2) 苹果 树枝条稀少,叶片变小、黄化、果小而色深。主干受侵染后通常在砧木与接穗的嫁接口处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