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10: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10.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1.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
(1)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
(4)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5)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12.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3.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注重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14.简述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
16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15.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要经历的步骤如下: (1)把焦点集中在所在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 (4)分析资料; (5)报告结果。
第六章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B 7.A 8.D 9.B 10.A 11.C 12.C 13.A 14.D 15.B 16.C 17.D 18.D 二、填空题: 1教什么 2进程 3进程安排 4教学大纲 5组织方式 6课程任务 7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8特色课 9社会的发展 10教学目标 11对学科的研究 12强制性 13科学的分类 14周课时 15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教学内容 16本文 17教学大纲 18教学大纲 19课程计划 20教学单元 21.如何安排 22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3课程评价 24目标评价模式 25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6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第七章 教学(上)
一、选择题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
的教育家是 ( ) 10.____ ,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11.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 经验。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1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 为基础。 力 13.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 。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 14. ____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1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阶段 点。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 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____ 的地位,应充分发挥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知识 1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 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____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____ 。 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学目的 1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____ 而采用的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2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____ 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识的方法。 学的 ( ) 21.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 和讲演三种方式。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22.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D循序渐进原则 立思考和____ 的能力。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23.谈话法可分为____ 和启发谈话两种。 ( ) 24.____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D巩固性原则 25.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 养学生的____ 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 D学而时习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 二、填空题: (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1.____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 决定,它指明各教育(2)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____ 。 (4)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 ____ 、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5.所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1)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____ 。 (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6.体力主要指身体的____ 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本途径。 力。 7.学生的____ 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8.德国教实践? 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____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的过程。 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 。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
17
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 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 教育目的; (2) 学生年龄特征; (3) 学科的特性; (4) 教学的时空条件。
5. 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1)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6. 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 (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
7. 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1)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8. 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
18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9.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1.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2. 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1)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2)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3)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13.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5.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16.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7.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9
19.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0.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1.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2.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23.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4)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四、论述题
1. 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
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3. 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1)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5. 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0
6. 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第七章选择、填空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C 4 A 5 D 6 B 7 C 8 D 9 B 10 D 11 C 12 A 13 D 14 B
二、填空题 1 教学 2教学价值取向 3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基本事实 5心理特征 6正常发育 7创造才能 8 系统化 9认识过程 1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1间接 12直接经验 13基础 14智力发展 15赫尔巴特 16组织者 17基本准则 18重要保证 19完成教学任务 20 口头语言 21讲解 22语言表述 23复习谈话 24练习法 25动手能力
第八章 教学(下)
一、选择题
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 )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
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