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1:5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教学文档 欢迎下载选用
《齿轮》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基本上遵循教材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让学生猜猜齿轮的作用,然后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所应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齿轮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继续探究钟表的制作,研究齿轮的应用。
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齿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此部分属于课下对活动过程的延续。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地由具体转变为抽象。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不太重视。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 教学目标设计:
精品教学文档 欢迎下载选用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二)学习目标
1.在做齿轮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研究齿轮作用的过程中,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并养成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
3.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了解使用齿轮能传递动力、改变力的方向及改变转动速度。
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与教学策略与模式:
教学设计共分六个环节: 1.谈话导入
2.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3.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 4.拓展活动:创新设想 5.巩固应用 6.课后作业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个人制作齿轮、小组合作组装自己做的齿轮、合作实验研究齿轮的作用、
精品教学文档 欢迎下载选用
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环境:
1.演示材料:多媒体演示仪、各种齿轮工具、机械表、小闹钟。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组件。
3.学生准备:胡萝卜、土豆、黄瓜、泡面塑料板、铁钉、小刀。
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齿轮吗?
老师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齿轮特点。 二、探究活动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展示自己做的齿轮。
知道了齿轮的特点,能不能自己做一些齿轮呢? 2.学生动手做齿轮。 学生进行做齿轮的活动。
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自己做出了齿轮,想不想玩玩自己做的齿轮啊?小组同学把你们做的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把自己做的齿轮进行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做齿轮、玩齿轮,发现小齿轮存在不够圆、齿不均匀,齿轮组合在一起时,相邻的两个齿轮不能互相咬合,个别同学还会存在固定齿轮时轴没有插在圆心上的问题,做齿轮的材料不够厚不够硬,齿轮变形了,甚至碎了。了解制作齿轮需要的材料、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