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4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乡村学校,我校在校生家长20%以上进城打工,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

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其二、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三、“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三、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五、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雷坝乡中小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自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个体中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3、实验法: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化。4、观察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列宁学校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 八、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乡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乡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我乡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1)9月份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2)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制定策略(3)11月份实施策略、个案分析、跟踪记录(4)12月份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