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不完美-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2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不完美

有一次,找来一名平时学习较认真可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对策。家长开口对学生说到:“数学是需要动脑筋的学科,你考的不好还情有可原,可英语只需要死记硬背,你怎么还学不好呢?”而学生委屈的说到:“我上课也用心听老师讲了,课后也认真背了单词,可不知为什么没过多久就忘了。而且老师平时提问后都是集体回答,以为其他同学会了我也会了。”从家长和学生的对话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努力了,之所以英语成绩不理想与我的教学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经过新课改的学习,我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也在课堂实践中设计了大量的师生互动的环节。但我并没有注意到在我的师生互动里有一部分学生被我忽略了,成了边缘人,而恰恰是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我们的关爱。由此,我想到有必要对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尝试着讨论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无效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师生互动不完美的表现 (一)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动” 1.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敢动”

“师动生不敢动”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要求后,学生不敢积极的回应,生怕有所差错。我们在听公开课时有时会看到学

生在众多听课者面前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自己的错误见解引来听课老师的耻笑。

2.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想动”

“师动生不想动”指的是学生不想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思维活动,形成不了师生互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只满足于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3.师生互动中“师动生不能动”

“师动生不能动”指的是学生不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要求展开积极的思考,达到预设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一片茫然。显然,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无从下手,“想动不能动”! (二)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动” 1.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敢动”

“生动师不敢动”指的是教师因循守旧,不敢针对学生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看法展开讨论,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的将课堂按照课前预设的方向去发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情变成“一言堂”,缺乏生气!

2.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想动”

“生动师不想动”指的是教师不想动,没有做到在动态中生成新知。

3.师生互动中“生动师不能动”

“生动师不能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积极的展开思维活动,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后,教师由于自身的知识缺乏不能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受阻。 二、师生互动不完美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缺乏宽松的心理环境

针对“师动生不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气氛压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唯恐“动”错了。 2.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

针对“师动生不想动”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些学生思维惰性较重,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主的解决问题。有时即使展开思维活动了,可一遇到困难,马上退缩,无法深入! 3.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基础

针对“师动生不能动”的情况,应排除学生不敢动、不想动等主观原因,而是有可能教师提出的问题与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远,学生客观上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学生只能“望题兴叹”。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针对“生动师不敢动”的情况,我认为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关。他们可能对教材和教法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