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3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太平镇第二小学东岸校区 执教者 唐德升

教学进度表

周单元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1 2 2 3 3 3 4 5 5 5 6 7 7 8 12 教学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人口普查 国土面积、近似数、数学阅读 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乘法练习 神奇的计算工具、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整理与复习 计划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实际课时 备注 图形的旋转、整理与复习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买文具、路程时间与速度、参观苗圃 秋游、国家体育场、商的不变定律 中括号、除法练习 确定位置、数学练习 温度、正负数、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栽蒜苗、数据告诉我 整理与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