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新素材2015文艺气象电影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1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6高考新作文素材:2015文艺气象·电影篇

2015-12-25 来源:人民日报 年度话题:亮点多,期待更多

与往年相比,2015年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可看的作品多了。一年到头眼巴巴地盼着三两位名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把故事说圆”早已不是问题,《烈日灼心》《十二公民》《心迷宫》《一个勺子》《寻龙诀》这样构思结实、扣人心弦的作品此起彼伏。除了创意能力的普遍提高,电影制作水平也明显提升,服装、化装、道具以及后期特效等制作环节都明显完善,造型失真、特效低劣、群演业余等低级错误越来越鲜见。

短短1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欣慰,不过,这种变化也不难理解。首先是,商业环境下,电影市场愈发火热,在频繁的生产—消费切磋往复中,生产方对观影主体的审美偏好把握愈加清晰——比如城市、青春、喜剧三个标签基本能涵盖2015年大部分卖座电影——而互联网、大数据等媒介和技术手段也让过去面目模糊的观众变成了有迹可循的“用户”。其次,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受香港和好莱坞电影影响较大,他们对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更加熟悉,与观影主体的文化背景更加贴近,交流更加畅通。再次,中国内地电影产业与港台地区以及韩、美等国电影制作力量不断整合,国产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但毋庸讳言,对于深度观影人群——那些较多涉猎中外经典电影的资深观众而言,2015年的中国电影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在诸多亮点之外他们期待有震撼心灵的作品出现。 整体而言,当前国产电影崛起的驱动力主要是市场和资本,而非创作和表达的冲动。许多影片是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电影创作者的状态更多是“需要我说点什么”,少有“我要说点什么”的强烈意念。为文造情自然不能情动于衷,在心灵深处感染人、震撼人的力度就弱了一些。从传播效果来看,表达不充分,就无法在文化和价值观上产生强大的认同,从电影文本建设来看,表达不充分就不能产生独特的类型片美学效果。 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持续开放,电影这个最具大众影响力的场域将迎来一场多元文化的赛跑,文化、思想将以电影的形式进行无声的较量。按照约瑟夫·奈的定义,软实力是“塑造他人偏好的能力”“让他人渴望你的渴望”,中国电影要产生这样的软实力,不能满足于成为一般化的消费品,最终还要靠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在电影美学和价值观表达上做到极致,这也将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标志。

当然,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吸引人才和资源进入电影领域,当供需趋于平衡后,品质的较量就会更加激烈,电影生产的资本逻辑将会逐渐妥协于电影逻辑自身,电影美学也会在创作者与观众的激烈摩擦中得以进化,“有话要说”的影像表达将会受到更多观众的接纳。

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容量长势喜人,观影群体也在走向成熟,国产电影自身品质正在蜕变,具备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任艺萍) 年度关键词:新力量

在文化发展大潮中,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中国电影呈现出一派生机,成为中国各文化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开放程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影响最突出的行业,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而且也成为正面参与全球电影文化竞争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新生代集体亮相

2015年的中国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多代电影人努力下,吐故纳新,出现了能够挑起中国电影发展大梁、成为国产电影中坚的电影新生代力量。如果说,当初年轻的宁浩、陆川等人还是中国电影的黑马的话,那么到了2015年,新生代就已经不再是作为黑马而是作为一代电影人集体出现在中国电影舞台中央。《煎饼侠》《大圣归来》《夏洛特烦恼》《滚蛋

吧!肿瘤君》等一批现象级电影,几乎都是青年导演的作品。一大批新导演,不是导演的导演,甚至不是电影人的导演在电影行业风生水起。据统计,2015年10月以前上映的该年度有一定票房规模的国产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超过70部,占比近70%;他们创作的影片在国产电影的票房中占比也超过了50%。70后、80后新生代导演已经不再是中国电影的突击队,而是中国电影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了。 新观众和新媒介

“新力量”在2015年的应运而生并非偶然。第一,新观众催生了电影新力量。最近三五年,观众规模的扩大和观众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电影市场从中心城市、大城市扩展到了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这种半径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10多年来由当时的主流电影消费人群——城市白领所主导的电影趣味。观众群的下沉,导致审美趣味的下沉,在促进电影更加娱乐化、通俗化、大众化的同时,也催生了适应这种变化的新电影人的出现;第二,新媒介造就了电影新力量。经过20年发展,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人开始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也就是所谓“网生代”登场了。互联网这种相比传统媒介更加平等、更加自由的文化载体为电影新力量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质素。互联网企业全面进入电影行业,互联网用户、互联网IP、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那种网状黏合的特点,促成了那些能够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新力量的迅速崛起;第三,新电影人创造了新力量。相比过去的电影导演,这批新电影人大多是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愿意、善于接受新的电影观念、电影技术、电影手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好莱坞电影、全球商业电影和当代流行文化的熏陶下进入电影领域的,甚至也是在电子游戏、网络文学、网剧的影响下进入电影领域的。他们所具备的电影观念与观众的电影需求之间达成了最大程度的契合。

新力量使得电影美学发生了改变,经典叙事、经典类型、经典形象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偶像化、IP化元素的挑战和颠覆,类型由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变得更加自由;电影语法甚至也在变,跳跃性、快节奏、爆发力、假定性、夸张性、时空穿越等等,让传统的线性语法显得越来越老态龙钟。

中国电影新力量对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对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媒介和文化产业的整合、对小康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应该说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也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电影市场能够成为世界电影的奇迹,能够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崛起是息息相关的。 新问题不可忽视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一方面浩浩荡荡奔来眼底,另一方面大雨倾盆、泥沙俱下。当新力量带着市场化改革的生猛和腥味扑面而来的时候,当新的观众、新的媒介、新的电影人,共同使中国电影更加“接地气”——其实就是更加接近主力的电影观众群体的消费需要、心理特点、文化认同、审美趣味的时候,这也必然会带来某些国产电影更加娱乐化、戏谑化、草根化的“轻电影”品性,这种自觉的“审美下沉”、去高雅性、去严肃性的现象,体现了新力量在某些方面的先天匮乏和后天不足,受到了一些观众和评论者的批评。年轻的电影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膨胀的商业资本、迷乱的伦理环境和动荡而弱小的电影工业的影响下,有时难免失去平衡,呈现出种种创作上的局限和误区。 期待新的高峰

但是,电影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方法去解决。事实上,随着产业和观众的逐渐成熟,2015年的中国电影不仅出现了《捉妖记》《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破风》《战狼》等一批艺术质量、文化品位、市场效果相对统一并得到观众和专家认可的代表性作品,而且也出现了《烈日灼心》《十二公民》《喜马拉雅天梯》等一批风格独特、形态多样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国产电影不仅在全年预计430亿元左右的票房总量中占据了份额优

势,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势头:中国电影不仅在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创造了市场奇迹,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正在进入新的“黄金十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电影高原甚至文化高峰。 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很多人已经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消费电影,但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刚刚脱贫的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社会差异、社会矛盾还很突出,特别是百多年来经历了战争动乱、政治动荡和社会转型,导致人道启蒙、人文教育、审美教养远远没有完成。因此,民众既有获得娱乐享受的需要,同样也有获得人文价值观塑造和审美净化的必要。电影新力量如何借助市场的繁荣,在尊重观众的选择和需求的同时,提升电影作品的文化含量、审美品质,在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中推出具有历史深度、人性深度、审美深度的艺术佳作,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使命和考验。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新力量的发展和成熟,中国电影的未来不仅会是电影市场的“黄金新十年”,也将是可能产生传世之作的电影文化的“黄金新十年”。(作者为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尹鸿) 年度推荐:味在咸酸之外 故事片 《烈日灼心》 导演:曹保平

编剧:曹保平、焦华静

罪案片一向是类型片中比较容易引人注意的一种,但也容易落入俗套。无论是火爆的警匪奔逐,还是设置破案悬念,观众们似乎都已经司空见惯。因此,《烈日灼心》选择以文艺片的质感来呈现罪案故事,还是能让人心有所感。

冲动犯下人命大案的三个逃犯,潜藏在人群中,以新的身份过上新的生活。一个成了恪尽职守的协警,一个是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还有一个成了渔民,他们一起抚育着一个孤儿,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但宿命终究是宿命,潜藏时的平静生活,将要暴露时的紧张对峙,构成了令观众不断探究追问的张力。

影片的主体被放置在潜藏多年后即将暴露的时段。电影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视角、场景的转换,三个逃犯多年潜藏的生活、他们与孤儿之间的特殊感情、与办案警官之间的纠葛彼此交错,主要演员的表演能力借此得以展现,镜头语言与背后若隐若现的人性主题勾连起来,使这部影片超越了单纯的犯罪破案层面,多的是在罪恶与救赎之间的抉择。 创作者显然有心摆脱这一类型片的惯常表现方式,从视觉风格到故事编排、演员调配与表演上,都颇具匠心,叙事脉络尽管看起来庞杂,却有条不紊。(虞金星) 年度推荐:水下惊涛骇浪 故事片 《刺客聂隐娘》 导演:侯孝贤 编剧:阿城等

《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的八年磨一剑,是一部延续其电影美学又颇有实验性的作品。该片以唐传奇《聂隐娘》为故事内核,将叙事上的极简与美学上的繁复推向了极致。

《刺客聂隐娘》讲述了聂隐娘下山行刺却屡屡不得的故事,依然指向侯孝贤所有电影的母题——人的孤独。侯孝贤将剧本建立在历史考据与田野调查基础上,他关于唐朝的一切想象,皆建立在建筑装饰、日常用度、家庭结构、藩镇制度、兵器制造甚至晨钟暮鼓这样的历史细节之上。在武侠已经成为一种炫技、注重剧情推演的电影类型之背景下,侯孝贤以写实完成了反武侠的类型改写。

这部电影的实验性同样突出。他以黑白影像作电影的序,绝大部分画幅采用老电影常用的1:1.41,回忆的部分用16毫米bolex摄影机拍摄,追求聚焦的颗粒感,意图取代他的标志性长镜头。44万英尺胶片锤炼出来的画面,高度凝练的文言台词,都是这部电影的态度。《刺客聂隐娘》犹如一座冰山,故事只是冰山的十分之一。最有味道的,便是水面之下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