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初中音乐《赫哲族民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2:2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版初中音乐《赫哲族民歌》教案二、年级:九年级

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四、设计思路: 

1、《我的家乡多美好》是一首很好听的赫哲族民歌。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老师的范唱或聆听录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曲我们可以采用听唱结合视唱的方法学习,学唱歌曲应注重表现歌曲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现方法,在学生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在歌唱技巧上加以指导。

2、《乌苏里船歌》是本单元的重点欣赏曲目,因此要引导学生细致聆听。

欣赏时,可首先聆听独唱歌曲《乌苏里船歌》,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体验其赫哲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在初步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民族风格时,应鼓励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并思考其情绪特点及民族风格表现在哪里。其次,再聆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并从音乐要素上(如:节奏、旋律、音色、结构、织体等)感受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内在关系,体验其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征,进而深入地理解其民族风格之本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在感受、体验《乌苏里船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唱一唱《我的家乡多美好》,并从中发现其有关联的内容,进而探索民歌与创作歌曲间的源流关系。通过讨论研究,

学生应该认识:社会实践是创作音乐的重要源泉;而大量地积累民歌也是一种重要生活体验,即或说它算不上是源,至少也是一种“流”。人们只有在源流中深入地体验生活,才有可能获得创作的灵感,也才有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音乐艺术作品。反过来说,创作音乐需要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基础,也需要有大量的民歌积累,但它绝不是社会实践或民歌的机械照搬。相反,创作音乐应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更带有典型性和艺术性。从《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的关系中,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个道理。 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应围绕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以及源流关系等进行适当的讨论,也可介绍适当的文艺理论书籍(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部分)在课前阅读。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参加与分析、判断和理解问题,并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五、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起义音乐文化。

2、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3、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的歌唱情绪,并能体验起民族风格。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乌苏里船歌》歌唱情绪,体会其中少数民族的歌曲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原型《我的家乡多美好》。

难点:从《我的家乡多美好》与《乌苏里船歌》的关系中,使学

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创作音乐应该源于生活,更应该高于生活,更带有典型性和艺术性”这句话的道理。 七、教材分析:

1、《我的家乡多美好》充分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作、热情好客的民族风尚。歌曲为C徵调、2/4拍、中速、单乐段的结构。其节奏平稳、均匀中带有跳动的感觉;其旋律流畅而婉转,具有明显的抒情色彩。

《我的家乡多美好》的第二段歌词中“三花”是指松花江特产鱼类,即鳌花、鳊花、鲒花;“五罗”是指松花江特产的鱼类,即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这五罗。

2、《乌苏里船歌》是根据东北地区赫哲族民歌素材创作成的一首独唱歌曲。其重要的原始素材是《我的家乡多美好》。歌词是郭颂与胡小石合写的;旋律是汪云才、郭颂改编的。

这首歌曲的引子自由而辽阔。那极富赫哲族特色的民歌衬词(阿郎赫尼哪)及曲调,犹如遥对青山、隔江远眺者的呼唤及悠悠而来的缥缈回声。它将人们不由自主地带到那烟波浩淼的、静谧祥和的乌苏里江景之中。

摇曳跌宕的间奏,令人联想到,江面上荡漾着的渔船及张网劳作的赫哲族渔民。那优美婉转的歌曲主体,唱出了赫哲族人民对美丽家乡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歌曲的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它不仅起到了与引子前后呼应的作用,也给人带来渔船冉冉远去的印象。这一切,使人们沉浸在一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