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佛山市环境状况公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38: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1年佛山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1年我市环保工作以总量减排为总揽,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开展生态创建为载体,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11年我市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主要江河水质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城市内河涌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全市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2011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水环境质量

1、佛山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14个饮用水源地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2、全市7条主要江河水质状况良好,除平洲水道符合Ⅲ类水质外,西江干流水道、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容桂水道、东海水道和潭洲水道均达到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优。

3、全市7条主要城市内河水质保持稳定,桂畔海、大良河和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其余内河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等。

(二)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市优良(API≤100)的天数达35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8%。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34毫克/立

方米、0.052毫克/立方米、0.070毫克/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与2010年相比,除二氧化硫有所下降外,其余两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略有上升,其中二氧化氮上升2.0%,可吸入颗粒物上升9.4%。降尘量为4.10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2、城市降水

全市降水pH均值为4.71,全年酸雨频率为61.0%,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酸雨频率减少22.4%。

(三)声环境质量

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3dB(A),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生活和交通类声源为主。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7dB(A),达到70 dB(A)的标准。

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8.6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3dB(A),除4类区(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范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其余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的标准。

(四)辐射环境质量

全市共有放射源1912枚,其中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分别为103枚、1枚、12枚,Ⅳ类和Ⅴ类放射源共有1796枚。现有射线装置536台,Ⅱ类、Ⅲ类射线装置分别为26台、510台。全市放射性环境状况正常,无放射性污染事故发生,全市电磁辐射水平保持稳定。

二、主要措施和行动

(一)巩固减排成果,科学谋划“十二五”减排工作 1、积极实施减排重点工程,巩固“十一五”减排成果。印发《加快我市燃煤、燃重油、燃木材小锅炉淘汰工作意见》,

明确我市小锅炉淘汰的要求。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全市共完成电力脱硫降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中水回用在内的168家重点项目减排工程;全市建成51家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接近227.5万吨;完成南海京能、江南、长海、五沙发电厂的脱硝工程建设。加大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督管理,先后对近100多家纺织印染行业、畜禽养殖业、污水处理厂和电厂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2、完善机制,科学谋划“十二五”减排工作。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善我市污染减排工作机制。完成《佛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与污染减排共赢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为我市“十二五”期间如何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完成减排任务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修改完善《佛山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一步加强减排工作宏观指导。深度挖掘减排空间,开展我市十二五”减排潜力研究,为我市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积极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

1、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定《佛山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佛山市机动车排气定期检验环保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加强各项机动车管理业务工作;加大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管力度,部署开展整风行动,打击车检工作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以签订《诚实经营承诺书》的形式要求各机动车排气检验机构加强

自律,共同维护正常的车辆年审秩序;起草《佛山市加快淘汰黄标车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进机动车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遥检工作,在主要道路对机动车进行尾气抽查检测;加强对加油站、汽油储油库和汽油油罐车等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油气回收设施正常运转。

2、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佛山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源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对全市343家重点监管企业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综合整治工作,从项目环评审批、监测能力建设、落实治理设施、建立登记报告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工作

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工程建设工作。对《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准化建设规范手册》进行修编,并完成沙口水厂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的提升工程,使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为下一步全面铺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面源污染源的管治力度。制定《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定期巡查制度(试行)》,建立日常的饮用水源检查执法体系,通过清理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业,清除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隐患,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四)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9077.49吨,医疗废物产生量5047.55吨,处理率达到100%。制定《佛山市危险废物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