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6.27 岳阳楼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6:46: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7 、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重点提示

1、有表情地朗诵、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学习古代志士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抱负。 ●预习要求 ☆走进作者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了解背景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外积累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请分别写出三大名楼的名称及相关的诗文名句(写一个完整的上下句就行)。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___,字希文,谥号文正,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人),___朝中期接触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范文正公集》,词作五首。 2、通假字:

百废具兴: 通 , 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的意思。 3、一词多义:

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通: 北通巫峡 (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 政通人和 ( ) 或 :或异二者之为 ( ) 为:或异二者之为 ( ) 或王命急宣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4、古今异义:

越明年 明年:古义: 今义: 属予作文:作文:古义: 今义: 去国怀乡:去:古义: 今义:

进亦忧,退亦忧:进:古义: 今义: 退:古义: 今义: 沙鸥翔集:集:古义; 今义: 微斯人:微:古义: 今义: 春和景明:景: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③后天下之乐而乐 ( ) ④ 百废具兴 ( ) 6、文言实词

①谪守( ) ② 越明年( ) ③ 巴陵胜状( ) ④朝晖夕阴( )⑤前人之述备矣( )⑥迁客骚人( ) ⑦把酒临风 ( )⑧浊浪排空 ( )⑨不以物喜( ) ⑩长烟一空 ( )⑾去国怀乡 ( ) ⑿薄暮冥冥( ) 7、翻译句子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根据自学内容导入本文教学。

●录音范读,查找字音、注意停顿,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教师根据课前的字词句预习,抽查、质疑、点拨。 ●探究感悟

8、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范仲淹作记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9、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10、文章第三、第四段分写了迁客骚人的哪两种“览物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背诵课文

2、用课文原句填空:(口头展示)

①能表明滕子京政绩卓著的句子是 ②“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段中那句话相照应 ③空间上突出洞庭湖湖面广阔和水势浩淼的句子是

第二段中概括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 是 。

3、翻译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④、是进亦忧,退亦忧。 译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精读研讨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即“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或者问二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5、范仲淹在这篇记里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课文原句回答)

6、“微斯人,吾谁与归?”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斯人”指的是什么人?作者在结尾写这句话,含蓄表达了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

7、你知道古今名人、伟人中哪些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例子?

8、本文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忧乐观(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小结 理解性默写

①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是 ;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的句子是 。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进”指 ;“退”指 。 ③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④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资料补充)

当年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接到昔日好友宗谅从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宗谅的请求,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洗炼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