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8:00: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八年级地理下期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出版的《八年级下册地理》

授课时间:3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吴红霞 王耀文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八年级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二课时。班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后进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并

且八年级下学期要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四、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起到两方面的作用: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二)教材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图文并茂,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文字简短精悍,图片却有五幅之多。首先出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如何划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中的图5.5、图5.6、图5.7,图5.8,逐步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空间思维也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三)对应标准要求及对“标准”的把握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1月0℃等温线、800≥10℃积温4500——淮河一线。此线成为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区的分界线。此线以北,河流冬季封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此线以南,河流冬季不封冻,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等值线大致经过秦岭毫米等降水量线和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也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地区差异。教学时除从以上几方面了解该线的地理意义之外,还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此

线南北人们的生活习惯的不同,例如,此线以北,居民喜食面食,此线以南,居民爱吃米饭。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单元是为了适应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划分的,因此,具体的界线,“标准”未作明确决定,可根据便于学习的需要而划分。例如,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限,可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也可国家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划分,如果考虑到行政区的完整性,还可根据省级行政区划分。尽管具体的界限可能有多种取法,但宏观上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和地理差异是明显的。“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是因为如果不明确范围,则无法比较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单元得到自然地理差异,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四大地理单元中的任何一个,包括的范围都很大,其内部的自然地理差异也很大,这是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掌握的。

3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条“标准”是对上一条“标准”的进一步要求。中国的地理差异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上,还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学习时,不要从方方面面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而应以自然环境差异为基础,说明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更易于学生学习。这也是单列此条“标准”的原因所在。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最为典型,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而对工业、矿业的影

响就不那么明显了。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如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跑旱船。对于艺术方面的影响,如民歌、舞蹈、戏曲等,则不宜涉及。对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应注意“影响”而不能绝对化。学习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即一定地区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 4对区域单元的把握做到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