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8:3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索福克勒
斯《俄狄浦斯王》备课资料
内容梗概
忒拜城邦瘟疫肆虐,人们聚集到王宫前向国王俄狄浦斯乞援。俄狄浦斯曾用智谋杀死狮身人面的怪兽,娶了先王的寡妻伊俄卡斯忒,成了忒拜国王。为了挽救城邦,他派妻舅克瑞翁到阿波罗神庙乞求神示。克瑞翁带回了神示──只有严惩杀害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瘟疫才会消除,并提议请教先知特瑞西阿斯,但先知却不肯说出凶手是谁。俄狄浦斯用言语激他,先知才说出俄狄浦斯就是凶手,于是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俄狄浦斯进而怀疑克瑞翁与先知串通谋夺王位,和克瑞翁在宫前对质。
王后伊俄卡斯忒闻声而出,责怪两人争吵不合时宜,遣走了兄弟,又用亲身经历来劝慰丈夫——当年神示说拉伊俄斯将死在他们的亲生儿子手中,可后来他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盗所杀,而他们的儿子出生不到三天就被钉住脚跟丢弃了。可见先知的话不可相信。俄狄浦斯闻言大惊失色,他详细询问了先王被害的情形,请求王后务必找到那个唯一幸存的侍从。俄狄浦斯披露了自己本是科任托斯国王的儿子,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浪迹天涯,曾在传说中国王遇害的地方杀过一伙不讲理的路人。只要证实杀先王的凶手,就可以真相大白。
恰逢此时,科任托斯城的报信人带来了老国王死亡的消息。王后欣喜地告诉俄狄浦斯他所害怕的事永远不会应验了。报信人为安慰俄狄浦斯,说出他并非科任托斯国王亲生,而是自己从拉伊俄斯的一个牧人手中得到并转送给国王抚养的。这孩子当时两只脚跟被铁钉钉在一起。伊俄卡斯忒徒然面容惨白,明白了一切。她绝望地冲进宫,一边悲叹自己的不幸: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
牧人被带来与报信人对质,被迫说出实情:俄狄浦斯就是那个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的孩子。一切都应验了。俄狄浦斯疯狂地叫着冲进卧房,发现伊俄卡斯忒已经悬梁自尽。他从她的尸体上摘下两支金别针,刺瞎自己的双眼。他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克瑞翁,按自己的诅咒自我放逐异邦。
研究综述
1934年,《俄狄浦斯王》第一个中译本在商务印书馆诞生,译者是罗念生。1953年,罗念生重新整理译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索福克勒斯悲剧两种》。之后《光明日报》、《文汇报》、《戏剧》等报刊杂志陆续刊登了一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介绍古希腊戏剧和悲剧诗人,如廖可兑先生的《论古希腊戏剧》、罗念生的《古希腊戏剧的演出》。早期评论侧重于介绍诗人、剧情和悲剧演出方式。直到1979年廖可兑的《西欧名剧讲座第一讲——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出现,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该剧的戏剧艺术,由此关于该剧的评论研究也由零散的笔记式评论过渡到专题研究。1986年6月中央戏剧学院在第二界国际古希腊戏剧节上成功演出了《俄狄浦斯王》,引起了戏剧界对该剧的深入理论研究,主要论文有《关于〈俄狄浦斯王〉的导演分析与构思》(罗锦鳞 《戏剧》1986年7月)、《朝圣者的自白》(李利宏《戏剧》1986年7月)等。这些评论大多从戏剧表演角度来探
讨该剧的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专题。到了90年代,许多学者引进了国外研究该剧的思路和方法,从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象征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对该剧的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各方面加以分析,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与此同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集也相继出版,如《论古希腊悲剧》(罗念生著)、《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陈洪文 水建馥选编)等。 如上所述,关于《俄狄浦斯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戏剧结构、悲剧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语言表达这几个方面。
关于该剧的戏剧结构,罗念生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评价,称“这剧的结构十分复杂、紧凑、完美,在古代被称为戏剧中的典范”。他说“他(诗人)最讲究情节的整一,重视戏剧内部的有机联系。他的悲剧结构复杂严密而又和谐,情节越来越紧张,剧中没有闲笔、没有断线的地方。” 在《论古希腊悲剧》一书中罗念生仔细分析了俄狄浦斯身世之谜和追查凶手两条线索的穿插发展之后,指出:“《诗学》中论述悲剧情节的‘突转’和‘发现’这一对概念是以此剧为最好的‘发现’——即与‘突转’同时出现的‘发现’。”学术界一般都赞同罗先生的这一分析。而在此基础上李万遂从结构主义视角进一步研究该剧的戏剧冲突:“冲突就是二项对立……《俄狄浦斯王》剧中的情节是由几个激烈的冲突构成……其情节结构是一个二项对立的序列”,并指出“该剧情节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情节、叙事时间都是二项对立的。……这不仅大大增强了该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利用倒叙手法产生‘过去’与‘现在’的对立,揭示出俄狄浦斯的双重身份,使全剧产生令人不寒而栗的奇特的艺术效果”。他认为,二项对立是构成《俄狄浦斯王》全局情节结构的基础。总体来看,国内评论界一致赞赏该剧的倒叙手法巧妙地延伸了情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时空穿插交错中,加入暗示、对比、悬念、意外、陡转和发现等编剧技巧,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情节发展节奏,推动情节达到高潮。但几乎所有评论都避开了“不近情理的情节”——俄狄浦斯当了十几年忒拜国王却不知道先王被害的情形。这个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疑问虽然在国内外长期以来经过评论界多次讨论和戏剧家的改编,都没找到能自圆其说的定论。 其次,就该剧的主题是否是命运,悲剧诗人对命运有哪些认识,如何面对命运等问题,国内研究学者的意见不尽相同。首先,关于俄狄浦斯王为什么会杀父娶母,大多数学者不赞同弗洛伊德的解释——恋母情节,同时也少有人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而倾向于这是真正的悲剧命运。罗念生说:“这剧写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抽象的力量,一种邪恶的势力。”他引用了《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剧中的观点,把俄狄浦斯的无意中犯下的罪归于不可知的命运,并得出结论“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廖可兑先生也认为“该剧的主题是揭示这种命运问题。”1986年中戏演出了《俄狄浦斯王》后,对该剧的主题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变化。该剧导演罗锦鳞撰文发表自己对该剧的理解和导演思路,他说:“该剧主题:人的意志——抗争各种厄运与自责、自惩的主题。副主题:一、热爱城邦、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主题;二对人、对事不可简单粗暴和主观主义的主题;三、古希腊民主思想意识的主题,包括相信命运,又要求尊重人的意志;个人利益服从城邦利益,言论平等,人人均有发言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1992年李加伦发表的《神法崇拜与乱伦禁忌》一文认为,“俄狄浦斯正是既触犯了‘神—法观念’(注:弑父夺位),又违犯了‘乱伦禁忌’(注:娶母生子),才遭到如此的结局”。他把神法观念和乱伦禁忌作为戏剧的主题,“索氏……其目的决不只在强调‘命运’观念,而更重要的是在强调神祗的力量和人间法律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李万遂先生则认为“该剧主题是人同命运二项对立”。在论文《神性意识与神性拯救萌芽》中,肖四新一方面把俄狄浦斯的罪归结为“一种超越人之外的而人对之又不可抗拒的无法解释的主宰人的力
量”,一方面认为“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的悲剧性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并且提出了“他救”的概念——“他救必须孕育于悲剧精神中,悲剧精神是在悲剧的主人公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的失败、毁灭,乃至死亡中获得的升华、超越与提高”,由此可见,学术界对该剧命运主题的解读层层递进,逐渐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向。
国内学术界普遍把索福克勒斯推崇为“悲剧语言大师”。罗念生说:“他善于描写人物,能用三言两语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种风格朴质、简洁、自然有力量。”还有评论认为悲剧诗人增加了对话,让舒缓的歌队也直接参与戏剧冲突,同时运用似是而非的悖论、戏剧反讽、对比等修辞手法刻画矛盾复杂的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而创造出形形色色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并使人物性格成为戏剧的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指出:索福克勒斯是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人物,也即描写崇尚的理想的人——“具有坚强毅力、能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是有追求、有理想、有信念、并敢于抗争的英雄人物”。但同时,悲剧英雄俄狄浦斯的形象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活人。谦虚谨慎的美德同粗暴傲慢的秉性集于一身并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身上集合着水火不相容的两种性情:多疑和坦荡”。于是,这就进一步发现了英雄时代人的性灵和情感。研究发现,不仅是主人公身上有着矛盾的心理和杂糅的品质,其他剧中人物也都有鲜明独特的性格。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张力和和谐的情感变化不仅仅是“单纯”、“静穆”和“朴素”所能描述的。它们融汇在一起,形成了生气勃勃、活泼健朗的和谐美。(杜卫《论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和谐美性质》)
参考材料
1.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2.陈洪文 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廖可兑:《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戏剧学习》,1983年第2期。
4.李加伦:《神法崇拜与乱伦禁忌——对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另一种解读》,《重庆师院学报》社哲版,1992年第4期。
5.肖四新:《神性意识与神性拯救的萌芽——一种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解释》,《外国戏剧研究》,2000年第3期。 6.李万遂:《论〈俄狄浦斯王〉中的二项对立》,《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