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请表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7 8:2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编号

2006年度厦门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层次(本/专)

环境毒理学 陈荣 本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申报单位 申报日期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2006年5月

厦门大学教务处制 二OO四年六月二十日

填写要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字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

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实用缩写。 三、 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 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五、 拟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必须要有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

誉的说明、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1- 1 基本信息 最终学历 学 位 所在院系 陈荣 研究生 博士 海洋与环境 性 别 职 称 职 务 E-mail 男 副教授 出生年月 电 话 传 真 limbo_chen@163.com 1974.6 2184896 2180655 通信地址(邮编)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心361005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2 教学 情况 课程名称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毒理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周学时 3 2 3 届数 5 4 4 学生总数 133 103 103 环境科学基础实验II 专业必修课 实践性教学: 生产实习:2001、2002级 学生总数60人 毕业论文:2000级1人、2001级3人、2002级1人 指导研究生论文:硕士生2人 教学论文: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探索。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石油污染下海洋双壳类中的自由基动力学过程及毒性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03-2005),课题负责人 “PAHs对海洋经济鱼类DNA损伤的遗传毒性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99-2001),参加者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 有机污染物影响双壳类生化反应的现场研究。中国环境科学(二级核心)。2006。(已接收)。第一作者。 2、 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水产学报(二级核心),2005,第一作者。 3、 0号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厦门大学学1-3 学术 研究 报(自然科学版(二级核心)),2005(增刊),第一作者。 4、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海洋学报(二级核心)。2003,第一作者。 5、 The effect of oil pollution on the gluthione content and relative enzyme activity in oyster (Ostrea cucullat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收录)。2003 ,第一作者。 6、 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二级核心),2002,第一作者。 7、 Hg2+、Cd2+对鱼类嗅觉的毒性及Ca2+的解毒作用。台湾海峡(二级核心),2001,第一作者。 8、 海洋双壳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海洋环境科学(二级核心)。2006。(已接收)。通讯作者。 9、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DNA损伤的初步研究。海洋科学(二级核心),2004,第二作者。 10、 过氧化氢酶的荧光法测定及其在海洋环境污染评估中的应用。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二级核心),2003,第二作者。 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陈 荣 王克坚 郁 昂 郭小玲 杜俊鸥 2-2 教学队伍整体男 男 男 女 女 1974.6 1964.1 1970.3 1962.9 1982.10 副教授 教授 讲师 高级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生态毒理学 分子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 实验辅助教学 实验辅助教学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主要由三位中青年教师组成,均具有博士学位,年龄结构情 况 年轻化。另外还配备一名助教,由环科中心毒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担任。主要成员都长期从事毒理学相关的研究,有着扎实的毒理学理论基础,熟悉毒理学各种研究方法,并了解毒理学的研究前沿。师资配置恰当,以教授和副教授为主领衔理论教学,以副教授和实验师为主领衔实验与实践教学,其他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平均师生比小于1:10。队伍教学经验丰富,且长期从事国家及部省级海洋生态毒理学和分子毒理学的科学研究,其科研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年终考核成绩都在良好以上。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编制教学大纲:以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环境科学人才为指导思想,结合教学实践,修订与编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层次“环境毒理学”课程大纲。在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毒理学》与《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以及研究生相关课程的关联性,避免讲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讲授现象。 (2)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课件,改革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3)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该课程性质和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课程教学小组 (4)改革考核考试制度:建立试题库、研究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教学的考试、考核方法、时间和各部分比重,每次考试后均要进行考试分析并提供书面材料;(5)落实实验实践条件建设:充实完善设备条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