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滴定习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46: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1. 填空

(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用符号 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溶液pH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

(3) KMY称 ,它表示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 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

/

下, 越大,突跃 ;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 越大,突跃 。

///

(5) 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

//

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 ,其中酸度愈高 愈大,lgMY

/

;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 ,减小 。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 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 决定。

+

(6) 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解:(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 乙二胺四乙酸 ,用符号 H4Y 表示,其结构式为

HOOCCH2-OOCCH2+HNCH2CH2+NHCH2COO-CH2COO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2H2O,其水溶液pH为 ,可通过公式[H]?-1

Ka4?Ka5进

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L 。

2++-2-3-4-(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 H6Y、H5Y、H4Y、H3Y、H2Y、HY和Y等 七

4-种 型体存在,其中以 Y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10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1∶1。

/

(3) KMY称 条件形成常数 ,它表示 一定条件下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lgK/MY?lgKMY?lg?M?lg?Y。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 金属离子的分析浓度CM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

/MY。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K/MY值 越大,突跃 也越大 ;在条件常

数KMY一定时, CM 越大,突跃 也越大 .

///

(5) 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

/-的准确度 越高 。影响KMY的因素有 酸度的影响、干扰离子的影响、配位剂的影响、OH

+/

的影响 ,其中酸度愈高, H浓度 愈大,lgMY 值越小 ; 螯合 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 K

//、/

稳 ,减小 K离 。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pM、CM、KMY决定,而误差的正负

/

由△pM 决定。

+

(6) 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Y(H)2+

[Y'][Y]?[HY]?[H2Y]??????[H6Y]1。 ???[Y][Y]?Y2+

2+

2+

2. Cu、、Zn、、Cd、Ni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为什么不能以氨水为滴定剂用络

合滴定法来测定这些离子?

2+2+2+2+

答;由于多数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四和六。Cu、Zn、Cd、Ni等离子均能与NH3形成络合物,络合速度慢,且络合比复杂,以氨水为滴定剂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不高。不能按照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完成,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3. 不经具体计算,如何通过络合物MLN的各βi值和络合剂的浓度[L]来估计溶液中络合物

的主要存在型体?

答:各型体分布分数:

?0??M?[M]1? 2nCM1??1[L]??2[L]??????n[L]?1??ML?…

?1[L][ML]???o?1[L] 2nCM1??1[L]??2[L]??????n[L][MLn]?n[L]n ?n????o?n[L]n 2nCM1??1[L]??2[L]??????n[L] 再由[MLi]=δiCM 得,溶液中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型体由δi决定。故只要那个?i[L]越大,就以配位数为i的型体存在。

3+

4. 已知乙酰丙酮(L)与Al络合物的累积常数lgβ1~lgβ3分别为,和,AlL3为主要型体

时的pL范围是多少?[AlL]与[AlL2]相等时的pL为多少?pL为时铝的主要型体又是多少?

解:由?1?K1?i[ML3][ML2][ML]??KKK? ,?2?K1K2?, 3123[M][L][M][L]2[M][L]3由相邻两级络合物分布曲线的交点处有 pL=lgKi

① AlL3为主要型体时pL?lgK3,lgK3?lg?3?lg?2?5.8

∴在pL<时,AlL3为主要型体。

② [AlL]?[AlL2] 时, pL?lgK2?lg?2?lg?1?6.9 ③pL?lg?1?lgK1?8.6,pL?10.0?pL?8.6

∴ Al为主要型体。

2-2-3-5. 铬蓝黑R(EBR)指示剂的H2In是红色,HIn是蓝色,In是橙色。它的pKa2=,pKa3=。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In是红色。试问指示剂在不同的pH的范围各呈什么颜色?变化点的pH是多少?它在什么pH范围内能用作金属离子指示剂?

3+

解:由题H2InpKa2?7.4HIn2?pKa3?13.5In3?

(红色) (蓝色) (橙色)

pKa2?7.4,Ka2?4.0?10?8pKa3?13.5,Ka3?3.2?10?14 ①pH<6时呈紫红色,pH=8~11时呈蓝色,pH>12时呈橙色; ②变色点的pH=10:

2+2+2+

③铬蓝黑R与Ca2+、Mg、Zn和Cd等金属离子形成红色的络合物,适宜的酸度范围在pH=8~11之间。

2+2+

6. Ca与PAN不显色,但在pH=10~12时,加入适量的CuY,却可以用PAN作为滴定Ca

的指示剂,为什么?

解:pH=10~12在PAN中加入适量的CuY,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uY(蓝色)+PAN(黄色)+M = MY + Cu—PAN

(黄绿色) (紫红色)

2+

Cu—PAN是一种间接指示剂,加入的EDTA与Cu定量络合后,稍过量的滴定剂就会夺取

2+

Cu—PAN中的Cu,而使PAN游离出来。

Cu—PAN+Y= CuY +PAN 表明滴定达终点 (紫红色)(黄绿色)

3+

7. 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游离的HCl时,Fe将如何干扰?加入下列哪一种化

合物可以消除干扰?EDTA,Ca-EDTA,柠檬酸三钠,三乙醇胺。

3+

解:由于Fe和NaOH溶液生成Fe(OH)3沉淀,导致游离的HCl的浓度偏小,可以用EDTA

3+3+

消除干扰,EDTA和Fe形成络合物,稳定性大,减少了溶液中的有利的Fe。

2+2+3+

8. 用EDTA滴定Ca、Mg时,可以用三乙醇胺、KCN掩蔽Fe,但不使用盐酸羟胺和抗坏血

3+3+

酸;在pH=1滴定Bi,可采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掩蔽Fe,而三乙醇胺和KCN都不能使用,这是为什么?已知KCN严禁在pH<6的溶液中使用,为什么?

2+2+

解:由于用EDTA滴定Ca、Mg时,pH=10,用三乙醇胺和KCN来消除,若使用盐酸羟

2+2+

胺和抗坏血酸,则会降低pH值,影响Ca、Mg滴定;三乙醇胺是在溶液呈微酸性时来掩蔽3+

Fe,如果pH越低,则达不到掩蔽的目的;pH<6的溶液中,KCN会形成HCN是弱酸,难以电

-3+

离出CN来掩蔽Fe。所以在pH<6溶液中严禁使用。

3+3+

9. 用EDTA连续滴定Fe、Al时,可以在下述哪个条件下进行?

3+3+

a) pH=2滴定Al,pH=4滴定Fe;

3+3+

b) pH=1滴定Fe,pH=4滴定Al;

3+3+

c) pH=2滴定Fe,pH=4反滴定Al;

3+3+

d) pH=2滴定Fe,pH=4间接法测Al。

3+3+

解:可以在(c)的条件下进行。调节 pH=2~,用先滴定Fe,此时Al不干扰。然后,

3+3+

调节溶液的pH=~,,再继续滴定Al。由于Al与EDTA的配位反应速度缓慢,加入过量EDTA,

2+3+

然后用标准溶液Zn回滴过量的Al。

2+2+3+3+2+

10.如何检验水中是否含有金属离子?如何判断它们是Ca、Mg, 还是Al、Fe、Cu?

2+2+3+3+2+

答:由于Ca、Mg、Al、Fe、Cu都为有色的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加入EDTA则形成颜

2+2+

色更深的络合物。可以检验水中含有金属离子。在pH=10时,加入EBT,则Ca、Mg形成红

2--3+2+

色的络合物;CuY为深蓝色,FeY为黄色,可分别判断是Fe、Cu。

2+

11.若配制EDTA溶液的水中含Ca,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

(1)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并用EDTA滴定试液中的Zn ,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2)以金属锌为基准物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

2+2+

Ca、Mg合量;

2+2+

(3)以CaCO3为基准物质,络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用以测定试液中Ca、Mg 合量。 并以此例说明络合滴定中为什么标定和测定的条件要尽可能一致。

2+2+

答:(1)由于EDTA水溶液中含有Ca ,Ca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浓

2+2+

度偏低,用EDTA滴定试液中的Zn,则Zn浓度偏低。

2+2+

(2)由于水溶液中含有Ca ,部分Ca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浓度

2+2+

偏低,用EDTA滴定试液中的Ca、Mg,则合量偏低。

2+

(3)用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则CaCO3中的Ca被EDTA夺取,还有水中的2+2+2+Ca都与EDTA形成络合物,标定出来的EDTA浓度偏低,标定试液中Ca、Mg合量偏低。

2+

12.若配制试样溶液的蒸馏水中含有少量Ca ,在pH=或在pH =10(氨性缓冲溶液)滴定2+

Zn ,所消耗EDTA的体积是否相同?哪种情况产生的误差大?

答:在pH=时,logK2+

'ZnY?logKZnY?p?Zn?p?Y(H)=在pH =10(氨性缓冲溶液)滴

2+

2+

定Zn ,由于溶液中部分游离的NH3与Zn络合,致使滴定Zn不准确,消耗EDTA的量少,

偏差大。

-12+-1

13. 将·L Cu 溶液与· L 氨水相混后,溶液中浓度最大的型体是哪一种?其平衡浓度为多少?

2+2+2+

解:假设溶液中Cu与NH3形成的配合物主要是以Cu(NH3)4形式存在。等体积相混合后,Cu和NH3的浓度分别为: cCu2?? cNH30.020?0.010mol?L?1 20.28??0.14mol?L?1

2?1溶液中游氨的浓度为:

cNH3?0.14?0.010?4?0.10mol?L

查附录表五知Cu(NH3)4配离子的:β1=×10 β2=×10 β3=×10 β4=×10 根据式(6-15a)?M(L)?1??1[L]??2[L]??3[L]??4[L] ?0??M?

2342+

4

7

10

12

[M]11?? 234[M']1??1[L]??2[L]??3[L]??4[L]?M(L)?0??Cu?1

1?1.4?104(0.14)?4.3?107(0.14)2?3.4?1010(0.14)3?4.7?1012(0.14)4-10

=×10

44

β1[L]= ×10×=×10

275

β2[L]= ×10×=×10

3107

β3[L]= ×10×=×10

4129

β4[L]= ×10×=×10

2+

故溶液中主要型体为[Cu(NH3)4]:

[Cu(NH3)4]??Cu(NH-1

3+

2?3)42??cCu2??1.81?109?5.26?10?10?0.010?9.52?10?3mol?L?1--1

14. 在· L Al 溶液中,加氟化铵至溶液中游离F的浓度为· L,问溶液中铝的主要型体是哪一种?浓度为多少?

解:由教材344页知AlF配离子lg?1~lg?6分别为:

3-

;;;;;

故β1~β6分别为:

1.35?10;1.41?10;1.00?10;5.62?10;2.34?10;6.92?10。 设 CAl3??0.010mol?L?1,CF??0.100mol?L?1 根据 ?Al3??6111517191911??1[F]??2[F]??????6[F]??2?6

?11?1.35?10?6?10?1?1.41?1011?10?2?????6.92?1019?10?6 ?2.79?10?15再有式

?(AlF?2?)??1[F?]?lc3??1.35?106?10?1?2.79?10?15?3.17?10?10 ??2[F?]2?Al3??1.41?1011?10?2?2.79?10?15?3.93?10?6

??3[F?]3?lc3??1.00?1015?10?3?2.79?10?15?2.79?10?3

?(AlF2??)?(AlF3?)?(AlF4??)??4[F?]4?Al3??5.62?1017?10?4?2.79?10?15?1.57?10?1

?(AlF?(AlF5?2?)??5[F?]5?Al3??2.34?1019?10?5?2.79?10?15?6.53?10?1 ??6[F?]6?Al3??6.92?1019?10?6?2.79?10?15?1.93?10?1

?2?36)?3? 故 [AlF5]?CAc3??2[AlF5]2??10?2?6.53?10?1?6.53?10?3

??3?1?所以,由上可知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型体为[AlF5]2?,其浓度为6.53?10mol?L。 15. 在含有Ni -NH3络合物的溶液中,若Ni(NH3)4 的浓度10倍于Ni(NH3)3 的浓度,问此体系中有利氨的浓度[NH3 ]等于多少?

2+

解:Ni(NH3)6配离子的lgβ1-lgβ6分别为:;;;;;。

256

得β1-β6 分别为: β1=×10 β2=×10 β3=×10

788

β4=×10 β5=×10 β6=×10

因 ?Ni(NH3)32?2+ 2+2+

??3[NH3]3?Ni2? (A) ??3[NH3]4?Ni2? (B)

?Ni(NH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