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8:39: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峰流量分别为q上,q中,q下,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应该[ ]。
a、q上>q中>q下 c、q上=q中=q下
b、q上 21.某流域根据暴雨中心都在中游,但三场净雨强度分别为5、10、20mm/h的洪水分析出三条单位线,它们的单位线洪峰流量分别为q5,q10,q20,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应[ ]。 a、q5>q10>q20 c、q5 b、q5=q10=q20 d、q5?q10?q20 22. 从流域洪水过程的流量起涨点,用斜直线法或水平线法分别分割得到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分析其地面经验单位线。用斜直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比水平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 ]。 a.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相等 b. 洪峰流量小,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大 c.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相等 d. 洪峰流量小,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小 23.若?t、?T分别为原单位线和所求单位线的时段长,S(t)表示S曲线,S(t??T)为相对S(t)移后 ?T的S曲线,则所求时段单位线q(?T,t)的数学表达式[ ]。 a、q(?T,t)?b、q(?T,t)?c、q(?T,t)?d、q(?T,t)??T[S(t)?S(t??T)] ?t?T[S(t??T)?S(t)] ?t?t[S(t)?S(t??T)] ?T?t[S(t??T)?S(t)] ?T24.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n减小时,对单位线形状的影响是[ ]。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 25.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减小时,对单位线形状的影响是[ ]。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 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 26.纳希瞬时单位线的两个参数n,k减小时,则瞬时单位线u(0,t)[ ]。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后 c、洪峰减低,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低,峰现时间推后 27.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一阶原点矩m1与其参数n,k的关系是[ ]。 a、m1?k/n c、m1?n/k (三) 判断题 6 b、m1?kn d、m1?k n1. 对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消退都不一致。[ ] 2.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 3. 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 4. 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 5. 流域最大蓄水量Wm近似为前期十分干旱,本次降水相当大(能够产流)的洪水的损失量的最大值。[ ] 6. 流域最大蓄水量Wm与流域土壤最大缺水量Im在数值上相等,概念相同。[ ] ?的算术平均值。[ ] 7. 流域蓄水容量Wm是流域上各点最大蓄水量Wm8.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 9.按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 10.按蓄满产流的概念,当流域蓄满后,只有超渗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 11.对流域中某点而言,按蓄满产流概念,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量为零。[ ] 12.净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的部分形成地下径流,小于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 ] 13.应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降雨过程形成净雨过程的计算中,都必须且只能采用将累积时段降雨,从相关图座标原点查算出相应累积时段净雨的方法。[ ] 14.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大于下渗率f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 15.产流历时tc内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与稳渗率fc相同。[ ] 16.净雨从流域上某点流至出水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流域汇流时间。[ ] 17.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tc小于流域汇流时间?m时,流域上全部面积及全部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 18.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tc大于流域汇流时间?m时,流域上全部面积的部分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 19.单纯用等流时线的概念进行汇流计算时,考虑了河槽的调蓄作用。[ ] 20.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tc??m(流域汇流时间)时,全部流域面积与部分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 21.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河槽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 22.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径流量是相 7 等的。[ ] 23.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形状相同。[ ] 24.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 25.单位线假定考虑了净雨地区分布不均匀对其形状的影响。[ ] 26.若单位线的时段缩短为瞬时,则单位线即为瞬时单位线。[ ] 27.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n减小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 28.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增大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 29.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n增大时,u(0,t)的洪峰增高。[ ] 30.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减小时,u(0,t)的洪峰减小。[ ] 31.瞬时单位线的一阶原点矩m1与参数n、k的关系为m1?nk。[ ] 32.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特征,由综合单位线公式求得单位线的要素或瞬时单位线的参数,而后求得单位线,称综合单位线法。[ ] 33.当瞬时单位线与净雨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则需选择同一净雨强度的单位线参数m1进行地区综合。[ ] 34.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 (四) 问答题 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 2. 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 3. 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 4. 简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 5. 土壤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 6. 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 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 8. 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Pa~R)的方法步骤? 9. 简述流域蓄水容量Wm的确定方法? 10.当一次降雨使流域蓄满后,按蓄满产流模型,写出一次降雨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标明各项符号 8 的物理意义? 11.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由实测雨洪资料确定稳渗率fc的方法步骤? 12.用流域平均降雨过程及流量资料分析稳渗率fc时,常会遇到各场洪水计算的fc变化较大,其原因何在?如何处理? 13.初损后损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14.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首先确定初损I0,试问:影响I0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按初损后损法,写出流域一次降雨产流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 16.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确定平均后损率f,试述影响f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7.常用的地下净雨汇流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8.何谓等流时线,简述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的方法步骤? 19.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 20.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 21.为什么对一个流域各次暴雨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并不完全相同? 22.对于一个流域,影响时段单位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3.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两者有何区别? 24.与等流时线法相比,用时段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有何优缺点? 25.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假定? 26.什么叫S曲线,如何用S曲线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 27.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推求纳希瞬时单位线的步骤? 28.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中的参数n,k对瞬时单位线形状的影响? 29.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与时段单位线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 30. 蓄满产流模型中fc与超渗产流模型的初损后损法中的f,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计算方法上有何异同? 二、计 算 题 1.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F?2000km,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1-7-1,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W和总径流深R。 2 9 表1-7-1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 时间t (月.日.时) 流量 5.2.2 120 5.2.8 110 5.2.14 5.2.20 100 5.5.2 330 210 5.5.8 300 5.3.2 230 5.3.8 1600 5.3.14 5.3.20 1450 5.6.2 160 1020 5.6.8 100 5.4.2 800 5.4.8 530 Q(m3/s) 时间t (月.日.时) 流量 5.4.14 5.4.20 410 360 5.5.14 5.5.20 270 250 5.6.14 5.6.20 80 130 Q(m3/s) 2.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F?2000Km2,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1-7-2所示,已计算得该次洪水的总径流深R=86.6mm。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s和地面径流深Rs以及地下径流深Rg(用水平分割法分割地下径流)。 表1-7-2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 时间t (月.日.时) 流量 5.2.2 120 5.2.8 110 5.2.14 5.2.20 100 5.5.2 330 210 5.5.8 300 5.3.2 230 5.3.8 1600 5.3.14 5.3.20 1450 5.6.2 160 1020 5.6.8 100 5.4.2 800 5.4.8 530 Q(m3/s) 时间t (月.日.时) 流量 5.4.14 5.4.20 410 360 5.5.14 5.5.20 270 250 5.6.14 5.6.20 80 130 Q(m3/s) 3.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71km,地下径流退水曲线中的蓄泄系数k?32.8(3h),退水起算流量 2Qg,0?40m3/s。1982年6月14~16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1-7-3,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W和总 径流深R。 表1-7-3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 时间 流量 时间 流量 时间 流量 时间 流量 (月.日.时) Q(m3/s) (月.日.时) Q(m3/s) (月.日.时) Q(m3/s) (月.日.时) Q(m3/s) 6.14.8 6.14.11 6.14.14 6.14.17 6.14.20 6.14.23 6.15.2 4.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71km,1982年6月14~16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1-7-4,已计算出该次洪水的径流深R=116.4mm。试用斜直线分割地下径流,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s和地面径流深Rs以及地下径流深Rg(提示: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为6月17日2时)。 表1-7-4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 时间 流量 时间 流量 时间 10 224 21 23 34 42 33 31.8 6.15.5 6.15.8 6.15.11 6.15.14 6.15.17 6.15.20 6.15.23 43.5 265 396 313 323 186 140 6.16.2 6.16.5 6.16.8 6.16.11 6.16.14 6.16.17 6.16.20 96 70 72.8 70 50 52 46 6.16.23 6.17.2 6.17.5 6.17.8 42 38 37 45 流量 时间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