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4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

中期检查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与训练法,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以一种全新的训练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2、整合新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训练,让学生由“要我写”为“我要写”。

3、积累学生在随文练笔中的案例,探索新课程下随文练笔的途径和方法。 4、改变教师作文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深入挖掘,探究随文练笔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开发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拓展延伸点、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

2、读写结合,探索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素材,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创新写话练习的形式,有计划、系统地进行读写训练,将学文与学写相结合。

3、研究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练点上组织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

4、研究对学生随文练笔的评价环节。教师应总结出以肯定和鼓励为原则的评价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

1、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教师习作教学情况,为课题方案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

2、通过查阅网络和阅读专业期刊,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反思,为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质的保障。

3、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围绕自己所教年段制定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找准适合学生有效随文练笔的训练方式。

4、通过边研究,边实施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收集资料,反思、总结、提高。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把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对练笔点需要理解和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读写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写作的内容有条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作文,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文练笔过程,由“理解 口述 练笔 反馈”四部分构成。

(二)构建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进行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训练板块。在一个训练点上,可以采取以下的训练程序:(理解)(深悟)(表达)(练写)(反馈)

“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

“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练笔的部分。要求词求其义,句宗其旨,充

分理解,熟读成诵。

“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练写”:围绕以读促写的目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交流反馈”:学生练笔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三)精心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 (1)在文章空白处想象练笔

为了留给读者回味,课文中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在描写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词句或用省略号带过。在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通过有形部分,引领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及时进行“补白”,构思新情节、拓展新内容,进行练笔。 (2)在经典写法处模仿练笔

依托文本,抓住契机,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句、段、篇,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

(3)在情感共鸣处激情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过程既有个性化解读,也有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住这一“情感共鸣”处,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笔诉心中的情,不仅可以让文章蕴含的情感涌现,而且可以使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得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在写话的过程中,达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合一的理想境界。

(4)在文章插图处拓展练笔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形象具体,可对于这些插图,有些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这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化